ID: 22376528

选必3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共18张PPT)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日期:2025-0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565529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中华文化,选必,18张,远流,单元,第一
  • cover
(课件网) 《诗经》书影 “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诗句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 ———冯友兰 中华文化是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滋养。 课标要求: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融通导图 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次。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思考1: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外来文化大规模的传入? 佛教、西方文化 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 晚清民初 思考2:西方文化大规模传入只在明末吗? 1、佛教传入 思考3:梳理佛教传入的过程。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明 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 ———《洛阳伽蓝记》 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宗派 创始人 教义主张 天台宗 一切“皆由心生” 华严宗 法藏 “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的 唯识宗 玄奘 “万法唯识”、“心外无法” 禅宗 达摩 “禅”:静坐沉思。 主张佛在心内,无需苦练修行,只需净心醒悟。强调“孝”是成佛的根本,也提倡为父母守丧三年 南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思考4:佛教传入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华文化? (1)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来源于佛教的汉语词汇: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缘分、惟我独尊、想入非非等。 “现在许多国人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果真要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赵朴初《俗语佛源》 ①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②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南宋陆信忠《释迦涅槃图》 禅则一悟之后,万法皆空,棒喝怒呵,无非至理;诗则一悟之后万象冥会,呻吟咳唾,动触天真。 ———【明】胡应麟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 (2)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叹白发 唐·王维 宿昔朱颜成暮齿, 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8到10世纪,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世纪回教入侵,印度佛教文化遭到毁灭。但中国恰在7、8世纪,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大量佛教译著和论著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思考5:佛教仅在中国本土发展并产生影响吗? 2、西方文化的传入-明末清初 利玛窦 徐光启 思考6:利玛窦等人带来了哪些方面的西学? 天文、地理、数学等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坤舆万国全图》 思考7:明朝时中国有哪些代表人物推动了西学的传播? 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 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 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