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的多元面貌。 西欧封建社会 5———15世纪 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文化:基督教会 (1)时间: (2)形成背景: (3)基本特征:(学习聚焦)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条件: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 封君 封臣 政治契约 军队+效忠 土地+保护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国王和各级封建主 农民(农奴) 封君是土地占有者,拥有司法、行政和经济等权力;封臣是领取土地者,效忠封君、服兵役等 一、西欧封建社会 材料一: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上卷 材料二: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史料实证:依据材料,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影响。 特点: ①以土地为基础,层层分封;②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③以契约为纽带,权利与义务交织; ④地方领主(层级间)相对独立; 影响: 国王通过这一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 地方较大的独立性使得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割据分裂局面 同 异 目的 内容 特点 影响 维护统治 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 维持手段不同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来维系,不可越级管理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合作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分封制的异同 社会性质不同 西欧:封建社会 西周:奴隶社会 (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1)性质: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 权利或义务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领主 自由农 农奴 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⑴交纳地租,服劳役。 ⑵法律上自由。 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⑵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 ⑶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一、西欧封建社会 庄园耕地 领主自营地 领主经营 农奴耕种 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农奴是非自由人) 为领主服劳役 史料实证:依据材料,概括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材料一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 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⑴经济上:自给自足 ⑵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王将土地分给他的封臣,以换取对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