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3678

2025年同步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4388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同步,教学,中外历史纲要,5课,古代
  • cover
2025年同步教学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2.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与美洲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非洲、美洲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相互联系性。 【时空观念】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古代非洲的国家》《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知道古代非洲文明、美洲印第安人主要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域分布。 【史料实证】概述古代非洲与美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区域范围及其文明成果,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理解地理环境对古代非洲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结合图片《中国瓷器》, 对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家国情怀】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具有多元性,培养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时空坐标及主要内容: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况和成果。 教学难点:美洲印地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设计: 1.本课第一部分是讲古代非洲文明,包括东北非的阿克苏姆王国,以摩加迪沙为代表的东非沿海国家,西非先后崛起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以及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国家;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介绍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通过学习梳理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文明代表,总结归纳各地区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特征形成的时空条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认识观。 2.为了便于课堂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同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特采用问题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每个环节问题解决,达成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3.高中学生更需要在探究和教材内容相关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文字史料,以及教材的辅助栏目,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你知道下列物种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吗? 对,非洲和美洲。自古以来,生活在欧亚大陆以及北非地区的族群是人类文明创造活动的主体。但是,美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也存在着繁衍生息的人类族群。他们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文明。他们培育出的西瓜、棉花、玉米、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对世界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建筑、音乐、手工艺品、冶炼技术等方面显示出精湛的技艺,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代非洲和美洲探以究竟。 古代非洲文明 (一)非洲的概况: 全称是阿非利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 非洲是人类进化史上从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现代人都存在过的大陆。这些发现是包括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内的人类学家得出了非洲是人类诞生地的猜想。 (二)文明开创者、传播者: 班图人 1.概况: 班图人:全称班图尼格罗人,非洲最大的民族,非洲南半部说班图语系诸语言的各族人民的统称,主要居住在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国家,班图人的语言属于班图语系。 2.贡献: (1)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2)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3)掌握了冶铁技术。 3.活动范围: 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并在南非建立了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