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春季有色一中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养蚕缫丝,将“蚕”与“蝉”赋予相似的文化属性,良渚文化、石家 河文化中都有玉蝉。常见于墓葬中的蝉形玉珍,有着“蝉之蜕而永生”、“长生不死,羽化 登仙”的喻意。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 多元一体的特征 B. 自强不息的精神 C. 以人为本的理念 D. 天人合一的思想 2. 下图所示为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董永孝亲》,“永父”手拄鸠杖,安坐鹿车, 董永正在劳作,空中飘来一位仙女。西汉刘向《孝子图》载:“(董永)父亡,无以葬。从人 贷钱一万……毕将往为(钱主)奴,于路逢一妇人(织女)求为永妻。”据此可知( ) A. 汉代社会生活深受儒学影响 B. 文艺创作无法反映社会现实 C. 画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佐证 D. 董永孝亲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3. 唐政府在西域设立州学、县学、乡学,使用《诗经》《尚书》《论语》《礼记》等典籍 为教材,伊州、西州、庭州等地的各民族学子可以参加科举取士。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 A. 推动汉文化成为西域文化主体 B. 推行改土归流以加强政治认同 C. 推行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 D. 采取开明的政策促进民族交融 4. 下表中关于明代中期以来的历史记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文献记述文献 出处 “吴中侨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 《吴风录》 “吴人以织作为业,即士大夫家,多以纺织求利” 《谷山笔鹰》 “虽士大夫之家,皆以商贾游于四方” 《震川先生集》 A. 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困局 B. 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传统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5. 如表为康熙二十年代江南田地和税赋占全国的比例,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 地区 田地(亩) 银 米麦(石) 全国总计 607843001 24449724 4331131 江南 44800647 4137854 3327849 江南占全国比例(%) 7.37 16.92 76.84 A.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 经济转型潜力不足 C.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D. 人地矛盾日益严重 6. 1878 年,徐寿发表文章,论述了“通过实验证明,两支相差八度音的开口管的长度比例 不是 2:1 而是 9:4”,纠正了欧洲 150 年前的伯努利定律。随后,世界著名的《自然》杂 志刊发了这篇来自中国的论文。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A. 中西科学水平拉近 B. 洋务新政成效显著 C.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 中西文化互动交流 7. 1902 年盛宣怀抵达上海后,深感忧虑上海一埠如洋布、洋货、丝、茶、钱业等各大商帮 在与洋商交涉前,“倘不先行会议,则彼谙习而我生疏,彼萃聚而我涣散……将来英员既到 即催开办,若俟(等到)议及始询各商……断无不受亏损之理”。这说明了盛宣怀认识到( ) A. 商战已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手段 B. 通过自办企业能挽回失去的利权 C. 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深 D. 振兴民族经济急需设立华商组织 8. 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重大战役示意图。下列各项记述中,与此战役直接相关的是( ) A.“第 3 师团及军直属部队主力(指日军)在吴淞方向登陆, 战斗中要向黄浦江上游机 动,务必切断沪杭铁路。” B.“该战斗系于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夜,同时向我(指日方)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 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 C.“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之敌(指日军),以侧击方式取攻势,牵制其南下或西上,确保 徐州。” D.“第一阶段的末尾 敌人(指日军)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 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 9. 据统计,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 同期的 5 倍,为 1952 年同期的 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 时( ) A.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 工业化建设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