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2.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部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逐渐得到了开垦。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国国君的支持 B.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3.汉朝吸取“秦亡于暴”与“秦亡于专”的“秦鉴”,在政治制度和治国方针方面作了重大改革。但同时,也保留了秦朝维护皇权、防止诸侯割据、天下分裂的合理制度内核。最能体现“维护皇权”的制度是( ) A.内外服制度 B.军功授爵制 C.郡国并行制 D.中外朝制度 4.《南史·文学传》中有言:“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这一记述说明南北朝时期( ) A.南方文化发展水平高于北方 B.北人南迁促进南方文化发展 C.政局混乱使得文化重心南移 D.南北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5.唐朝中期推行的一项经济制度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这一制度( )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可纳绢和布代役以保证农时 C.以资产差别为主要的纳税依据 D.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条件 6.图2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某一层面的发展历程,其演变反映了( ) A.政治架构日趋繁复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选官制度渐趋完善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7.如表所示是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这些措施( ) 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收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募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A.强化了社会管控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抑制了土地兼并 8.明中期以来,商贩、走卒、屠夫、工匠、和尚、游民、歹徒、无赖等形形色色的下层小民,逐渐取代帝王将相成为文学人物画廊中的主角。这反映出( )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传统伦理道德遭到否定 C.娱乐活动的日趋丰富 D.文学写作体裁有所改变 9.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 )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中国被迫签署《北京条约》 C.中国战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D.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10.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公司达272个,资本达117434500元。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清末“新政” ②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③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某次全国党代会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并指出:“中国共产党需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次党代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2.以下是某部非虚构作品的目录摘编,结合目录可推测第十五章描写的是( ) 第十五章 文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