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0015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昌乐、青州、寿光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32055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学期,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5.1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B 3.C 4.C 5.A 6.B 7.A 8.B 9.C 10.D 11.A 12.C 13.D 14.A 1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14分) 秦汉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转型趋势凸显,秩序重构成为时代主题,标准化建设适应了时代需要。(2分) 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货币,汉武帝铸五铢钱使政府垄断铸币权,实现度量衡、货币的标准化;秦朝修建驰道、直道,“车同轨”,实现道路与车辆的标准化;秦汉时期建立了以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实现政治制度标准化;秦代“书同文”、以法家为治国思想,汉代“尊崇儒术”、构建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实现了统治思想的标准化。(8分) 秦汉时期标准化建设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种标准化建设服务于专制需要,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4分) 17.(15分) (1)①体现了宋代科举制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阶层的士人进入政坛,门第观念淡化; ②体现了宋代原有社会阶层界限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增强; ③体现了宋代政府放松了对社会成员迁移住所的限制,社会成员的地域流动性增强。(9分) (2)两宋时期苏湖地区成为主要产粮区,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经济作物种植广泛,手工业发展,商业城市兴起,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的流动;榷场贸易,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港口、造船业的发展,体现了海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流动。总之,商品经济发展使两宋时期的经济流动性增强。(6分) 18.(14分) (1)历史信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清政府实行新政,废除科举,预备仿行立宪;出现留学热潮,国人对西学的认识加深;武昌起义,民国建立,改行公历。(8分) (2)史料价值:该日记反映了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为研究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提供了一手史料;但日记具有主观性,需要借助更多史料进行多元互证。(6分) 19.(12分) 变化:从挨饿到温饱再到吃好;饮食理念由“求温饱”到“求健康”。(4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的实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人们温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4分)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和理念不断改善。(4分)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诗经》中有大量关于贵族欢宴场面的描写。周初的描写往往突出贵族对天子的忠诚,如“百辟卿士,媚于天子”;共和行政后的描写则更强调贵族间的兄弟情谊,如“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一变化折射出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宗法血缘关系逐渐强化 C.家国同构观念日益消亡 D.传统等级秩序渐趋松动 2.唐代的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之间游刃有余,她们可以从事餐饮、旅店、客运、织造、歌舞娱乐等行业。朱熹评价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