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2025届高三“百日冲刺”联合学业质量监测 历 史 注意事项: 6.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礼运》记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 家…是为小康。”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新石器代替旧石器 B.分封制取代内外服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2.汉武帝时期共发动了三次全面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河南战役,汉收复河南地;河西战役, 匈奴退出河西走廊;漠北战役,匈奴北徙漠北。这三次大规模战争 A.彻底解决了匈奴扰边问题 B.有利于汉朝发展和各民族的友好关系 C,是汉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D.基本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武力威胁 3.北齐官修的魏书》,仿《汉书》体例对西域史事单独列传,精确记录了西域诸国的地理方位及 其与北魏都城、北魏西部军镇的距离,对诸国物产、风俗及其与北魏王朝的关系亦多有记录。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华夷”界限的逐步固化 B.中原与西域的战事频繁 C,大一统观念的历史传承 D.两汉对西域的有效管理 4,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 此可知,大运河的开通 A.有利于隋朝的长治久安 B.促使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局面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高三联合学业质量监测历史卷‘第1页(共6页)】 5297C C⑤出卷网 3亿人都在用的扫横ApP 5.元潮时,政府开办众多的官办学校,方便蒙古人和色目人学习汉文化及入仕为官;同时以经义 取士取代辞赋取士,确立了理学在科举考试中的正统地位。科举也越来越成为书院教育的风 向标。据此可知,元代科举制 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 B.推动了书院教育转向官学化 C.有效提升官僚队伍整体素质 D.带动区域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6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四时土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 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 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据此可知当地 A.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7.1860年10月,《北京条约》签署。按照条约,虽然镇江上游的九江和汉口要等太平军被镇压 后才得向外国船只开放,但恭亲王却奉命于12月就将这三个商埠全部开放。这反映了 A.清廷急于开展洋务运动 B.统治阶层重视对外贸易 C.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 D.清廷希望中外“剿发捻” 8.1918年12月,有知识分子撰文写道:“生产制度是一种绝大的变动,劳工阶级要联合他们全 世界的同胞,作一个合理的生产者的结合。”该知识分子旨在 A.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 B.提倡民主科学的精神 C.宣扬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D.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9.1938年5月,毛泽东相继发表《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全面分析中日双方存 在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 这些论述在当时 A.粉碎了日本速决战的企图 B.揭露了汪伪集团的卖国行径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0.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各种经济形式占比统计情况(单位:%)。这可以说明 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