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2372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总结提升 (含答案)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1808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七年级,统编,年历史,2024-2025,答案
  • cover
 第三单元总结提升 一大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大发展趋势:明朝强化皇权,清朝设立军机处,皇帝的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一大时代变化:从明朝郑和下西洋到清朝的闭关自守,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两大思想措施: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文化专制政策。 三场抗击侵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 2.中国古代政府主导下的对外贸易 3.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1.(2024菏泽中考)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展示知识、整合信息。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思维导图,“?”处应是(  )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B.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C.朱元璋强化专制皇权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2024广东中考)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  ) 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意识增强 C.海外贸易兴盛 D.远洋航行开启 3.(2024苏州中考)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图文物(  )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4.(2024北京中考改编)“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2023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出水了大量明代瓷器。这一考古发现(  ) ①反映我国人民在南海地区的活动 ②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见证 ③可用于研究明代的瓷器烧制工艺 ④印证明代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成都中考)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画家徐扬创作了《姑苏繁华图》,该图描绘了苏州的市井风情。据统计,图中共绘有人物12 000有余,船近400只,桥50余座,店铺200余家,中式房屋2 000余栋。该图反映了当时(  ) A.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B.尖锐的人地矛盾 C.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D.繁华的城市风貌 6.(2024威海中考)《国是三论》一书评论道:“中国面临大海,文物制度久已发达,人民所需无一不足……因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有自傲自大之风,不愿主动求市场与知识于海外,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据此推断中国“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是因为(  )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 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7.(2024长沙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在理解边疆与“大一统”关系时,应处理好几种关系:如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根据不同风俗和社会发展水平,采取特殊的、过渡性的管理方式,加强行政管控,使其逐渐融入“大一统”的治理体系之中;又如动荡与稳定的关系,在具体的政治行为中,治国者选派得力可靠的能臣来治边护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行政管控,确保边疆稳定和天下太平。 ———摘编自李大龙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观察材料一的《明朝形势图》,指出明朝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该措施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深远意义。当东南沿海面临外来侵扰时,明政府又采取了哪一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治国者在边疆治理上处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时采取的策略。例举清朝前期平定少数民族贵族叛乱的一项史实。 (3)综上,从边疆治理和国家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详解答案】 体验中考真题 1.C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