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资治通鉴》记载:“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 昭通一中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人学考试 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 历史 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开启封建国家财政预算的先河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 B.大幅度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 C.有利于政府放宽对人民的束缚 考试用时90分钟。 D.有利国家民本思想的有效实施 5.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人中原地区后,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 注意事项: A.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氛围 B.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C.男女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D.丝绸之路传播各地区文明 题卡上填写清楚。 6.清朝前期广东佛山石湾制瓷业分工精细,已有坊主和雇工组成的东家行和西家行,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过双方的协议制定工价和劳工待遇等问题。《广东文物》记载:“石湾在全盛时代共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有陶窑一百零七座,容纳男女工人六万有余。”这说明广东地区 A.已经出现新型的社会关系 B.新型雇佣关系已相当普遍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C.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 D.陶瓷制造业引领世界潮流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图1为1935年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漫画。这一运动 1.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反山发掘良渚文化大墓11座,出土了种类多样、 雕琢精美的玉器3000余件,有代表神权的琮,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钺,有体现财富 的璧,还有装佩挂缀在衣物冠帽上的各种玉饰件。该考古发现说明了 A.历史研究依赖考古技术的发展 B.权贵阶层已成为国家统治阶层 C.中国开始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玉器脱离现实生活而走上神坛 2.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以及中国四边的匈 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世系中去。据此可知,司马迁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B.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意在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力量 A.构筑华夏认同思想观念 B.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 8.“共和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追求,其名称经历了“中华苏维埃 C.启发民众摒弃华夷观念 D.强调各民族保留自身特色 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 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中国古代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 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 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变过程。“共和国”名 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其评价的是 称的变化体现了 A.礼乐制度 B.嫡长子继承制 A.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 B.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调整 C.那国并行制 D.三公九卿制 C.中国革命性质的阶段性变化 D.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高二历史ZT·第1页(共8页) 高二历史ZT·第2页(共8页)昭通一中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人学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10 11 12 答案 B B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