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咏柳》教案 第二课时:《咏柳》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认读 “咏、绦” 等 4 个生字,规范书写 “碧、妆” 等 7 个字,提升学生汉字学习能力。 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咏柳》,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与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创造力。 二、作者简介 向学生介绍贺知章:贺知章是唐代个性鲜明的诗人,他为人豁达开朗,不拘小节,有 “诗狂” 之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常常以独特的视角和奇妙的想象来描绘世间万物。而《咏柳》这首诗,便是他以独特视角和生动笔触,将柳树在春天的婀娜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赞美春天柳树的经典之作。在介绍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贺知章的生平趣事,如他与李白的忘年交等,增加学生对诗人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三、解决生字 1.读音指导 明确出示生字 “咏、绦、裁、剪”,教师以清晰标准发音领读,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咏” 为后鼻音,发音时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同时声带振动,使发音饱满;“绦” 读 “tāo”,音调为阴平,发音时要平稳,避免误读成其他音调。可以通过让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强化学生对生字读音的记忆。 2.字形分析与记忆方法 分析生字结构与记忆方法。如 “裁” 是半包围结构,“衣” 中为 “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古代的裁缝师傅拿着武器 “戈” 在裁剪衣服,用这种形象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 “裁” 字的字形。 “剪” 是上下结构,上 “前” 下 “刀”,引导学生理解为用刀在前面进行裁剪,这样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学生记忆字形。对于 “咏” 字,可以让学生联想 “唱歌” 这个动作,因为唱歌需要用嘴巴,所以是 “口” 字旁加上 “永” 字;“绦” 字是绞丝旁,和丝线有关,让学生想想柳树垂下的柳枝就像一条条丝线,从而记住这个字。 四、书写指导 1.范例讲解 以 “碧” 字为例,讲解书写要点。“碧” 为上下结构,上紧下松。上面 “王” 和 “白” 紧凑排列,“王” 字的最后一横变为提,与 “白” 字的撇画相互呼应,笔画之间要连贯流畅。下面 “石” 的横画长而平稳,托住上部,这一横要写得舒展有力,确保字的重心稳固。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范写,边写边强调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让学生看清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和走向。 2.学生练习与指导 安排学生书写练习,每个生字书写 3 - 5 遍。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纠正书写姿势,如头要正、身要直、臂要开、足要安,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等。同时,纠正笔画错误,对于学生容易写错的笔画,要及时指出并进行示范。强调书写规范与美观,要求学生书写时笔画要横平竖直,结构要匀称,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对于书写认真、规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小红花、小笑脸等。 五、精读诗歌 1.教师范读与学生跟读 教师饱含深情地范读《咏柳》,在范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展现诗歌的韵律美与意境美。比如 “碧玉 / 妆成 / 一树高”,“碧玉” 稍作停顿,“妆成” 连读,“一树高” 语调上扬,突出柳树的高大。学生跟读,模仿教师语气与节奏,多读几遍,感受诗歌魅力。在跟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手打着节拍,增强节奏感。 2.逐句精读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引导学生思考 “碧玉” 不仅形容柳树颜色翠绿,如同碧玉一般,更赋予柳树亭亭玉立的姿态,就像一位身着绿衣的美丽女子。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柳树的样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柳树的美丽优雅。 “万条垂下绿丝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