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6970

11.1杠杆 课件 (共45张PPT)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5024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1,杠杆,课件,45张,PPT,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1节 杠杆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知识点 知1-讲 1 杠杆 1. 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 物理思想: 杠杆是从具有复杂外形的机械中抽象出来的理想模型,其本质是一根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知1-讲 2.杠杆的相关概念 五要素 物理含义 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 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知1-讲 3. 杠杆相关概念的理解 (1)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中间某点。用同一根硬棒做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位置可能不同,如图1 甲、乙所示。 知1-讲 (2)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可根据人们的需要来确定,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如图2) 知1-讲 深度理解: 一根硬棒成为杠杆的条件: (1)要有力的作用; (2)能绕着固定点转动; (3)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即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或基本不发生形变。 知1-讲 特别提示 : 1. 杠杆定义中的力,是指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因此杠杆是受力物体。 2.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是绕固定点转动,而不是整体向某个方向运动(平动)。 3. 支点位置与动力方向、阻力方向的关系:当支点在杠杆的一端时,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应该相反;当支点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之间时,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大致相同。 知1-练 [一模·洛阳]皮划艇运动员在洛阳凌波湖湖面上来回 穿梭,训练的同时也成了春日里的一道风景。如图所示,运动员一手紧握支撑柄的末端,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可看成一个杠杆。下列的船桨模型中正确的是( ) 例 1 知1-练 解题秘方:从情景中建立杠杆模型,再根据相关概念分析解答。 解析:由题意可知,撑住桨柄的末端为支点,下面的手给桨向后的力,这时作用在桨下端的水给桨一个向前的力,使皮划艇前进,故A 正确。 答案:A 知识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知2-讲 2 1. 杠杆力臂 (1)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2)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沿动力的作用方向的直线。 沿阻力的作用 方向的直线。 知2-讲 2. 杠杆力臂的理解 (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即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2)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但支点必须在杠杆上。 知2-讲 (3)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其力臂为零,此时这个力不能使杠杆转动。 (4)力臂的三种表示方法(如图5): 知2-讲 3. 杠杆平衡 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互相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杠杆平衡。 4.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器材 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细线等。 知2-讲 (2)实验步骤: ①首先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②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 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 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6 所示,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 用力等于各自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 知2-讲 ③设右端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动力F1,左端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阻力F2;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 和阻力臂L2;把F1、L1、F2、L2 的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改变F1 或L1 的大小,相应调节F2 和L2,再做几次实验,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知2-讲 实验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 L1/cm 动力× 动力臂/(N·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 阻力臂/(N·cm) 1 0.5 20 10 1.0 10 10 2 1.0 15 15 1.5 10 15 3 1.5 20 30 1.0 20 30 知2-讲 (3)实验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每次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能不一样,但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