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文学里的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邮票中的神话人物等方式,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通过对不同主题中国神话文本多角度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神话文本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带着猜测阅读文本。 3.迁移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比较、质疑、猜测的方法阅读文本,制订适宜的阅读计划,留下阅读印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辨认邮票中的神话人物等方式,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通过对不同主题中国神话文本多角度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神话文本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带着猜测阅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走近古老的神话 任务一:唤醒已知,初识阅读文本 1.揭示话题。说说中国神话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2.邮票回顾。 (1)出示盘古、女娲、精卫的邮票图片,说说人物的名字。 (2)关注精卫。你是怎么判断这张邮票表现的是精卫的故事? 3.提问激疑。看来《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那你知道后人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吗? 4.揭示书目。 任务二:聚焦主题,试用阅读方法 1.观察目录。查看目录,说说自己的发现。 2.聚焦“精卫填海”。 (1)读读“精卫填海”主题下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没有冒出小问号? (2)快速浏览第86页至第97页,你有什么发现? (3)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人们在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精卫的故事,而且讲述的内容有长有短,短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聊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4)带着你的问题开始阅读,在阅读中解开疑云,阅读会更有乐趣。 3.聚焦“文化的英雄”。 (1)读一读这一单元故事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 (2)根据故事的题目,结合阅读经验猜一猜故事情节的相同之处。 (3)带着猜测共读《结巢而居》,读完说说哪些情节和自己的猜测比较接近。 (4)其他几个故事的情节是不是也有类似之处?带着你的猜测开始阅读,边读边验证,读完进行总结,阅读会更深入。 任务三:迁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1.方法迁移。 (1)借助目录,选择一个主题和同伴分享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比一比。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两个主题共同交流比一比的角度。 2.制订计划。 (1)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计划。 (2)根据提供的阅读计划样例,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 3.留下印迹。阅读时选择喜欢的方式留下阅读印迹,如摘抄、做标注、画情节图等。 二、认识古老的神话 任务一:分享展示,体会神话之变 1.阅读分享。 (1)这本书中哪个故事或人物你最感兴趣?为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如何做到按计划达成阅读进度?你用哪些方法阅读这本书?全班交流后同伴交流。 (2)借助阅读评价单完成自主评价。 评价内容 阅读计划 阅读印迹 阅读分享 评价标准 按计划或提前完成全书阅读 完成全书阅读,但未按计划进行 完成阅读印迹,有记录单 有阅读印迹,没有记录单 主动进行分享 能在他人的鼓励下进行分享 2.成果展示。 (1)每一个主题分别邀请一位或一组同学上台展示自主设计的思维导图或表格,说说自己的阅读发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分享思维导图或表格设计的思路或制作过程与方法等。 3.小结:我们发现这些古老的神话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产生了变化,出现了不同,但是其内核如主要人物、核心情节和人文精神是相对固定,或者说是不变的。 任务二:梳理归纳,质疑神话之同 1.提出任务。 (1)不同主题的故事之间有没有相同之处?如果有,会有哪些相同之处?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说说你的猜测或看法。 (2)借助阅读梳理单对四个主题的故事从人物身份、人物形象、解释现象三个角度理一理,比一比,找一找相同之处。 2.梳理故事。 (1)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故事主题进行研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