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6024

(核心素养教案)12 寓言二则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545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核心,素养,教案,寓言,二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12 寓言二则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寓意深刻,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成语故事的好文本。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用词准确生动故事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转来转去”“巴望”“天天”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故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发多角度思考,获得丰富的启示。 语言运用:能读好对话的语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思维能力: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谐发展。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故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勇于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 重点 识记字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 环节一:图片导入,了解寓言 【教师活动】 1. 出示图片:“你们谁知道图中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2. 引导学生发言:“生自由发言,并试着讲一讲故事内容。(《掩耳盗铃》《狼来了》《狐假虎威》)” 倾听学生分享,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小结并引出课题:“刚刚的三个故事都是寓言故事,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二则) 4. 讲解 “寓言” 概念:“师讲解‘寓言’是什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特点。 5. 揭示第一则寓言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6. 引导读课题:“请同学读课题。(展示 “亡、牢” 的拼音)” 纠正读音。 7. 指导书写 “亡、牢”:“亡: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折的起笔在竖中线的左边,竖折的竖段长短要恰当,折段不宜过长。牢: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牛’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写长些,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上下两部分要写紧凑写。” 示范书写并强调要点。 【学生活动】 1. 观察图片,回忆并讲述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内容。 2. 倾听老师讲解,了解寓言的定义,对学习寓言故事产生兴趣。 3. 跟读课题,读准 “亡、牢” 的字音。 4. 观察老师书写,跟随老师书空练习,掌握 “亡、牢” 的书写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故事分享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同时学习课题中的生字,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 布置初读任务:“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巡视指导学生初读。 2. 出示 10 个 “会认字”: (1) 组织认读活动:“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 观察学生认读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 引导识字方法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贝 + 刂 = 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