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曲线与方程 课标要求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学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 1.思考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圆及其方程,如何理解以C(a,b)为圆心,半径为r(r>0)的⊙C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 _____ _____ 2.填空 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 (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C与方程F(x,y)=0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①曲线C上的点的_____都是方程F(x,y)=0的解; ②以方程F(x,y)=0的_____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则称曲线C为方程F(x,y)=0的曲线,方程F(x,y)=0为_____的方程. (2)求动点M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设动点M的坐标为(x,y)(如果没有平面直角坐标系,需先建系); ②写出M要满足的几何条件,并将该几何条件用M的坐标表示出来; ③化简并检验所得方程是否为M的轨迹方程. 温馨提示 曲线的方程的定义中,①与②缺一不可,而且两者是对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以及方程的任意一组实数解而言的. 3.做一做 到直线4x+3y-5=0的距离为1的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 题型一 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 例1 (1)(多选)命题“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是真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方程F(x,y)=0的曲线是C B.方程F(x,y)=0的曲线不一定是曲线C C.F(x,y)=0是曲线C的方程 D.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x|·y=1表示的曲线是( ) _____ _____ 思维升华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即直观地说“点不比解多”,称为纯粹性.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即直观地说“解不比点多”,称为完备性,只有点和解一一对应,才能说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训练1 (1)“点M在曲线y2=4x上”是“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y=-2”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方程x=表示的图形是( ) A.两个半圆 B.两个圆 C.圆 D.半圆 题型二 直接法求曲线方程 例2 一个动点P到直线x=8的距离是它到点A(2,0)的距离的2倍,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思维升华 直接法求动点轨迹的关键及方法 (1)关键:①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找出所求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 (2)方法:求曲线的方程遵循求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在实际求解时可简化为三大步骤:建系、设点;根据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列方程;对所求的方程化简、说明. 训练2 如图,线段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于点O,|AB|=2a(a>0),|CD|=2b(b>0),动点P满足|PA|·|PB|=|PC|·|PD|,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题型三 相关点法求曲线方程 例3 动点M在曲线x2+y2=1上移动,M和定点B(3,0)连线的中点为P,求P点的轨迹方程.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迁移 本例中把条件“M和定点B(3,0)连线的中点为P”改为“=2”,求P点的轨迹方程.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思维升华 代入法求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 (1)设动点P(x,y),相关动点M(x0,y0). (2)利用条件求出两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3)代入相关动点的轨迹方程. (4)化简、整理,得所求轨迹方程. 其步骤可总结为“一设二找三代四整理”. 训练3 已知△ABC的两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0),B(6,0),顶点C在曲线y=x2+3上运动,求△ABC重心的轨迹方程.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题型四 定义法求曲线方程 例4 已知圆C:(x-1)2+y2=1,过原点O作圆的任意弦,求所作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