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0583

3.1.2 函数的表示法 教学设计(2份打包)

日期:2025-04-03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437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1.2,函数,示法,教学设计,2份,打包
    3.1.2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 (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了解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3.会用描点法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应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深化对具体函数模型的认识;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发展逻辑推理,应用直观想象. 三、教学过程 1.对函数表示方法的认知 1.1回望教材引例,了解函数常用表示方法 【教材引例】再次阅读教材3.1.1(P60-61)四个引例 问题情境 自变量的集合 对应关系 函数值所在的集合 函数表示法 问题1 解析法 问题2 解析法 问题3 图3.1-1 图象法 问题4 表3.1-1 列表法 问题1:这些实际的函数问题是如何表示的? 【预设的答案】解析式,图象表示,表格表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境采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便于直观或深入的研究,解决问题,学有用的数学. 【活动预设】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常见的三种表示法. 问题2:(1)比较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所有函数都能用解析法表示吗?请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总结三种表示法的各自优点与不足,为比较三种表示法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表达能力. 【活动预设】(1)鼓励学生举生活中的函数例子,并阐述可以用哪种函数表示法,学生间可以讨论,教师可以引导. 使学生灵活选用函数表示法来研究函数,进而使他们认识到三种表示法之间相辅相成,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1.2归纳提炼,形成共识 在学生举例、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 (1)“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 缺点: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用解析式表示或根本不存在解析式. 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能够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 (2)“图象法”就是用“图形”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能直观形象的表示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有利于我们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这是数形结合的好处. 缺点:感性观察有时不够准确,画面局限性大. (3)“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 . 缺点:只能表示有限个元素时的函数关系且元素较多时也不方便.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统一认识.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0.5元,买个笔记本需要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 【预设的答案】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 解析式法: 列表法 笔记本数x 1 2 3 4 5 钱数y 5 10 15 20 25 图象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是有机的一个整体.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在理解、研究函数中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感受到函数图象既可以象初中学习过的一、二次函数那样是连续的曲线 ,也可以是离散的点等. 例2 画出函数的图象 . 【预设的答案】由绝对值的概念,我们有,所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问题3:利用函数的定义判断这是一个函数还是两个函数? 【设计意图】 (1)深化函数定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函数解析式的多样性,函数图象的多样性. (2)学生已经熟知所表达的数量间关系,使学生体会由数到形的过程. 教师讲授:(1)是一个函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与之对应. (2)一些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中,对于自变量不同的取值范围,对应的关系式也不同,这样的函数我们通常称为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其定义域为各段自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