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基本平面图形 课表摘录 1.通过实物和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直线的概念. 2.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3. 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 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和表达两点间的距离. 6. 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等角的度量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计算角的和、差. 7. 能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8. 了解多边形的概念及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与对角线. 9.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10.理解圆、弧、圆心角的概念. 11.会计算扇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是研究基本平面图形的概念及性质.主要内容包括: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关于直线和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距离的意义;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 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角的两种描述方法及表示方法;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比较角的大小及计算角度的和差;角平分线、多边形及圆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多边形、扇形、圆等简单平面图形,进一步了解其含义和相关性质. 2.能够熟练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角. 3.会进行线段长短或角的大小的比较,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单位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形成初步完整的几何概念,丰富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概念的认识. 知识结构 1 线段、射线、直线 第1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设计 课标摘录 1.通过实物和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直线的概念. 2.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2.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 3.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 1.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 2.小组讨论:根据班级人数适当分小组,组内讨论,组长归纳总结.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操作;学生之间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几何图形 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这些几何图形,如线段,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线的知识呢 下面我们就出发,一起到线的王国去看看吧!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线段、射线、直线.教师板书课题. 新知初探 任务一 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1.认识线段. (1)出示情境图:“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先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线有什么特点. (2)由“一根拉紧的线”引出线段,引导学生认识端点及线段.像这样的线,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什么线呢 (线段) (3)画一画:教师示范板演一条线段. 老师想把线段画到黑板上,你觉得我应该怎么画呢 为什么 (4)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 (直的,两个端点,两端不能无限延伸) 介绍读法:读作线段AB(或BA). 2.认识射线和直线. (1)直观感受射线. 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或探照灯等射出来的光线是一条直直的线. 归纳总结:像手电筒、探照灯所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2)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①认识射线. 教师引导: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在黑板上先画一条线段,然后一个端点不动,另一个端点随着线段无限延长. 让学生动手画一条射线.观察射线,说说射线有什么特点.(如:直的,只有一个端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