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5231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934239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文化,传承,多种,载体,及其
  • cover
(课件网) 视频播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的学校教育形式:官学与私学 (一)官学 中央:汉朝设立太学;西晋设立国子监 地方:汉朝设立郡国学 中央官学:太学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二)私学 产生:春秋时期,儒家 孔子 发展:唐朝,私人学塾、村学、蒙学 基层教育形式 宋代,书院 思考:学校教育有哪些作用呢? 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归纳中国古代教育作用。 特点: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政府主导、官学私学并存;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 作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为政府培养了人才,巩固统治;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凸显儒学的教化功能,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承;推动科举制的发展。 二、近代的学校教育形式:大学 (一)起源: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 分科教育 (二)发展: 法国拿破仑 “大学区”制度 奠定国民教育制度 德国洪堡 柏林大学 教学与研究合一 美国大学 世俗化与商业化 17世纪的巴黎大学索邦学院 柏林洪堡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学校教育的发展 (三)中国的近代大学 1648 1898 清华学堂 1912 北京大学 1912 1916 蔡元培任校长,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京师大学堂: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1911 1912 清华学校 1928 国立清华大学 材料二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思考: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及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观点: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 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开展学术研究,促进了近代大学的成长。 学校教育的发展 三、中国现代的学校教育形式 提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0世纪50年代 恢复高考 1977 三个面向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 科教 兴国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 1986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迈入历史新征程,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印刷书的诞生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明了莎草纸,用纸莎草制成的书写介质作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纸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2016年7月,埃及博物馆举办特展,首次展出一批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纸莎草文献。 书籍的出现 造纸业发展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公元前30世纪,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