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1 山地回忆 孙犁 任务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思维能力) 2.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理解典型细节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思维能力) 3.感受军民的深厚情谊,品味人性美和文中体现的民族品格。(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战争年代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许多红色革命故事依然会唤起我们的爱国情怀。为了更好地理解抗战时期的军民鱼水情,班级准备根据课文《山地回忆》的内容,拍摄一部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军民互助的微电影。请同学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完成此次活动。 进入任务 00 基础任务 基础过关 一、关于作者孙犁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 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等,河 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 的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 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 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代表作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二、读准字音,扫清朗读障碍。 土靛( ) 玉黍( ) 沤( ) 瘪( ) 盈余( ) 袄襟( ) 裁剪( )破绽( )翻山越岭( ) diàn shǔ biě yínɡ ǎo jīn cái où lǐnɡ zhàn 进阶任务 01 电影剧本我来创 02 电影主角我来定 03 摄影镜头我来剪 04 宣传文案我来写 第一课时 02 电影主角我来定 01 电影剧本我来创 01 电影剧本我来创 001 在创作剧本阶段,需要先对小说故事进行研读,请完成下面任务。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故事做准备。 背景信息: 在经历了敌人三个月的残酷扫荡之后,作者和华北联大的同学一起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作者和当地百姓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进城 以后“我已经感到:这种人物,这种生活,这种情感,越来越珍贵了”“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本文就是作者对根据地生活的一段回忆,由故人重逢引起联想,引出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关心、拥护八路军的动人故事。 革命根据地军民反扫荡战斗 002 精读课文,参照下面的表格,说说本文写了哪两件事,并提炼出这两件事的叙事要素。 要素 事件一 事件二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结果 要素 事件一 事件二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结果 两件事: 一是“我”为进城来的农民代表买布,二是妞儿给“我”做袜子。 1949年10月1日 1941年冬天 天津市 阜平县的一个小村庄 “我”和一个农民代表 “我”和妞儿一家 看见他还穿粗布裤褂,想起他女儿给“我”做袜子等事 妞儿看见“我”冬天没穿袜子,后来给“我”做了一双 买两身蓝士林布和一身红布,还买一点红布和黄布送他 “我”与这一家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 003 本文的叙事线索:布。 文章由“布”引出回忆中的两件事,两件事相隔八年,一件事发生在农村,另一件发生在城市,作者用“布”把它们串联起来:最初和妞儿熟识是因为妞儿要给“我”做袜子,她用的布是纺线换来的。后来“我”帮她父亲贩枣子赚了钱,给她买了织布机,她又学会了织布。八年后,“我”见到父亲穿的还是土布,于是想起当年的许多事,并打算买些洋布送给她家。而她父亲又希望多买点红布和黄布,做一面国旗。这些事无不和“布”有关,因此“布”就成了贯串全文的叙事线索。 思考探究:课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004 故事情节: 引子:“我”陪农民代表买布,引出回忆。 开端:“我”与妞儿在河边相遇。 发展、高潮:妞儿给“我”做袜子;“我”和妞儿一家熟识,帮妞儿父亲卖枣;妞儿用卖枣的盈余买织布机。 结局:“我”陪妞儿父亲买布,听他谈起妞儿的现状。 再次通读课文,理清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