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8482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45次 大小:89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 cover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 单元导读: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引导我们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古诗三首》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加快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祖父的园子》一文将感情蕴含在园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中;《梅花魂》通过一些事例、细节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月是故乡明》中典型的整合的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年童趣。 自主学习: 一、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1、勾画本课的生字新词,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拼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特别注意:供耕织、玉磬、水满陂的读音。 2、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牢记生字。 合作探究: 结合诗歌注释,查阅资料,说说各首诗的大意。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村晚》: 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了什么? 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及其热爱劳动的品格,流露出赞扬之意。 根据“脱”“穿”“敲”“碎”等词,想象儿童“弄冰”的过程,揣摩他的神态及心理分别是什么?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脱”晓冰和“穿”彩丝小心谨慎,“敲”冰块发出清脆声响时的得意。“碎地”时懊恼。表现了他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居》中的两个“满”字写出了什么?“衔”和“浸”展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横牛背”和“信口吹”表现了什么? 两个“满”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景象;“衔”和“浸”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倒映水中的情形。“横牛背”和“信口吹”写牧童的活动,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读三首古诗,比较填表。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表现对象 儿童生活环境 具体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 儿童的生活 农忙时的村庄 童孙学种瓜 稚子弄冰 寒冬时的村庄 稚子弄冰 村晚 夕阳西下的池塘边 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短笛 当堂检测: 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并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A 、gōng B、gòng 供奉( B ) 供养( B ) 供给( A ) 供职( B ) 提供( A ) 供应( A ) huǎng B、huàng 明晃晃( A ) 晃动( B ) 晃眼( A ) 摇晃( B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昼出耘田夜绩麻。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也傍桑阴学种瓜。 靠近。 树荫。 稚子金盆脱晓冰。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岸。 水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