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0167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前导学(含答案)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437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统编,人教,历史,高二
  • cover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概括归纳古今中外学校教育、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发展的历程及成就,掌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所经历的变化。 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运用史料探究学校教育、书籍、图书馆、博物馆演变的特点及影响,阐释历史上学校教育、书籍、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3.唯物史观:认识文化传承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家国情怀: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心。 课前预习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官学与私学———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1)官学 ①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_____,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②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_____。 (2)私学 ①春秋时期:私学产生,改变了“_____”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 ②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_____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_____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 (3)影响 ①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_____依托于此得以传承。 ②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2.近代大学 (1)西方 ①起源: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_____的基础。 ②发展:近代以后,_____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a.法国:拿破仑建立的“_____”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b.德国:洪堡秉持“_____”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c.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_____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2)中国 ①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改名为_____。 ②清华大学: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_____”,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3.现代中国的教育 (1)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_____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2)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3)“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_____,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5)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____,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6)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_____”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4.学校教育发展的意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印刷书的诞生 1.最早的书籍 (1)世界: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_____,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 (2)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用_____或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用缣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 2.造纸业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 (1)造纸业的发展 ①概况: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制成“_____”。 ②意义:书写材料由竹木、缣帛逐渐过渡为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印刷术 ①唐朝已有_____印刷品。 ②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_____,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 ③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采用_____,这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还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 (3)意义: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