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3889

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9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人教,九年级
  • cover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初中阶段有三大函数,它是继八年级下的一次函数、九年级上的二次函数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本节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为之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体会反比例函数的不同表示法。 3、会判断反比例函数。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重点、难点 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是: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学情分析 在上网课期间,为了更好的能够了解学情,我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一共两个班学生82人, 有效问卷79份。 发现有一半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函数课,而剩下的学生大部分觉得研究函数太枯燥,没有兴趣。因此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中,应注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创设丰富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问卷,我也了解到了学生对函数意义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计划设计有层次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虽然部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了预习,但是少数预习完之后能写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式。说明学生的预习能力有待提高,后期我将继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自我发现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和“类比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 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跳跃。 学法分析:用由浅入深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认识水平为出发点,我设计了5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1)小明在学校商店花20元购买了a个笔记本,笔记本单价为b元. 1、写出关系式; 2、如果a随b的变化而变化写出a与b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2)小明学校车棚工程已经启动,规划地基为36平方米的矩形,矩形的长宽分别为x和y. 1、写出关系式; 2、y随x的变化而变化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3)昨天在放学回家时,小明的车胎爆了。第二天,小明的爸爸骑摩托车送小明来学校。中午放学小明不得不走回家(小明家距学校5km) 1、在这个故事中,有几种交通工具? 2、两种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速度一样吗?来去的路程一样吗?时间呢? 3写出关系式; 4写出速度v与时间t函数关系式。 通过学生的解答可以从上面的例子得到三个函数关系式,于是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并通过问题引出今天的知识点。这样的式子叫做反比例函数。 【设计意图】因为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觉得函数很枯燥,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我设计了三个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先请学生说出正比例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