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 入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 失败 !!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失败?? 成功?? 第18课辛亥革命 ———成功 失败 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15 2014 2013 “辛亥”,按中国传统的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指武昌首义发生的1911年。狭义的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广义的可以包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讨袁的 “二次革命”失败那19年间的革命。 辛 亥 革 命 2015 2014 2013 3、特点:比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更为广泛深入。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清末新政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主要内容 方面 举措 意义 官制 军事 商业 教育 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 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 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 2015 2014 2013 4、结果 ①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 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 中国才有希望。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清末新政 知识延伸:“种瓜得豆”的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使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成为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由于清末新军的出现,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新军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据墓人,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2014 2013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革命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教育的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 2、革命活动: (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湖北武昌起义 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2015 2014 2013 前排居中孙中山 右二是黄兴 (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2、革命活动: ①兴中会: 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同盟会: A.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B.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理论: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革命团体 革命政党 ③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2015 2014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 1、内容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含义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1)积极意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