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思想政治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44807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5-04-1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10069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生活
,
民法
,
政治
,
法律
,
必修
,
选择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小许与朋友在饭店庆祝自己15周岁生日时,因琐事与邻桌小孙发生冲突。小许拿凳子殴打小孙,造成小孙右手中指骨折。小许( ) ①侵犯了小孙的健康权 ②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承担侵权责任 ③应受到法律制裁,因为生命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④其监护人要赔偿小孙医疗费、营养费等相关费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某中学一名学生因被同校四名学生殴打,患上了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受害学生和家长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判决四名被告及其监护人赔偿原告各项经济损失2.58万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四名被告侵犯了原告身份权、健康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②学生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约束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③该案件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被告欺凌原告的行为 ④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避免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要求我们( ) ①从社会日常生活出发,学习其中的法律常识 ②各种法律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③明确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唯一规范 ④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王某应刘某的要求到刘某的责任田里打机井。在打机井时,王某意外地从地下挖出一坛银元。刘某认为银元是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挖出来的,应该归自己所有。王某则认为银元是他发现的,应该归他所有。二人因此产生纠纷。最后刘某把王某告上了法庭。在这个案件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A.王某和刘某 B.银元 C.王某和刘某的行为 D.王某和刘某的人格利益 5.“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法律规定( ) ①必将导致大量的民事纠纷,增加司法成本 ②是公民坚持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的表现 ③能杜绝“碰瓷”“老人扶不起”等社会乱象的发生 ④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6.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绿色原则有利于( ) 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②倡导公民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③引导企业将提高社会效益作为目标 ④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甲因诉讼与人民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 B.乙因纳税与税务局之间形成的关系 C.丙因存款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 D.丁因爱好与其朋友之间形成的关系 8.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该遵循公平原则。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 ) ①民事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②当事人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③当事人合理地承担民事责任 ④根据自己的意愿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民法典扩大了对名誉权保护的期限,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请求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能够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名誉权。对于名誉权,下列选项符合民法典规定的是( ) ①自然人享有名誉权,他人不能评价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③自然人和法人都依法享有名誉权 ④新闻媒体曝光组织和个人的违法消息侵犯了名誉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有关王某个人疾病的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对此非常生气,向公安机关写信诬陷李某盗窃公司的财物。本案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法治社会 课件(共34张ppt)(2025-04-15)
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5-04-15)
2025年春季学期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课件(最新)(2025-04-15)
法治社会练习(练习)(2025-04-15)
法治社会练习(教学设计)(2025-04-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