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5794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185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杂兴,格式,二十五,田园,四时
  • cover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版本 部编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诗选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田园组诗,描绘初夏江南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展现色彩鲜明的自然景象,后两句以动衬静,凸显农忙时节的祥和氛围。语言浅近却意境深远,适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田园生活的美。 2.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古诗朗读和理解能力,但对田园生活的实际体验较少。需结合生活经验与多媒体资源,帮助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并通过关键词展开想象。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展示初夏田园图片、配乐朗读音频。)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 正确认读“杂、篱”等生字,会写“杂、稀”等字。 2. 有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意境,背诵全诗。 3. 抓住“金黄”“雪白”“无人过”等关键词,想象画面并描述诗中情景。 | 1.课堂听写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点评书写规范。 2.分组朗读比赛,学生互评语音语调;课后抽查背诵。 3.小组合作完成“诗中有画”任务单,展示语言表达;教师观察学生想象力的丰富性与逻辑性。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学习难点:体会“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1.结合图片、视频展示初夏田园景象。 2.小组合作圈画关键词并讨论画面内容。 3. 对比朗读“无人过”与“蛱蝶飞”句,感受静中有动 4. 联系生活经验分析农忙背景。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初夏田园风光视频,提问:“视频中有哪些景物?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回答:“有金黄的梅子、绿色的麦田……感觉很安静,但又有生机。”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这种场景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通过视听结合激发兴趣,链接生活经验,为理解诗意铺垫。 二、初读感知,识字学词 1.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蛱蝶(jiá dié)”的读音。 2. 小组合作:圈画生字“杂、篱、蛱”,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词义。 预设学生提问:“‘日长’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联系上下文分析:“指白天变长。” 在语境中识字,强化语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1. 任务一:找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金黄、雪白),提问:“这些颜色让你想到什么画面?” 预设学生回答:“梅子成熟了,麦田像铺了一层雪。” 2. 任务二:对比朗读后两句,讨论:“为什么‘无人过’却能看到‘蛱蝶飞’?” 预设学生回答:“农民在忙农活,所以路上没人,蝴蝶自由飞舞显得更安静。” 3. 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句诗,用简笔画或语言描述画面,并展示。 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四、朗读背诵,感悟诗情 1. 配乐朗读:教师播放轻音乐,学生模仿节奏(四三停顿),注意“无人过”舒缓,“蛱蝶飞”轻快。 2. 背诵接龙:教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逐步脱稿。 3. 情感升华:提问:“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预设学生回答:“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赞美乡村的宁静美好。” 通过朗读内化语言,在音乐中感受诗歌意境,深化情感体验。 五、课堂总结 1. 教师提问:“这首诗中,哪些词句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惟有蜻蜓蛱蝶飞’,因为蝴蝶飞舞让画面更生动,也显得更安静。” 2. 总结要点:教师梳理诗歌的“色彩对比”和“以动衬静”手法,并板书关键词。 3. 情感升华:“诗人通过宁静的田园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在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