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5802

1.古诗三首《绝句》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86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三首,绝句,教案
  • cover
《绝句》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绝句》的诗意;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绝句”,搜集积累相关古诗。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背诵诗歌。 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整体的认识。 导语:同学们,刚刚结束了寒假,想必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要和老师分享。你假期去了哪儿?看到了哪些与平时不一样的东西?谁来说说?(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大家的假期都过得很充实。你们留意到了吗?同样是冬季,北京的气候和海南的气候差异巨大,两地的自然景物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大自然中,不同地域的同一个季节、不同季节的同一个地域的景物都是不同的。春天有百花盛开,燕子归来;夏天有荷花绽放,知了欢叫;秋天有瓜果飘香,蟋蟀弹琴;冬天有红梅白雪,松柏常青。同学们,只要多多用心去看,去观察,大自然中乐趣无穷! 这学期语文课第一单元就是“可爱的生灵”,编排了3首古诗和3篇课文,都是展现自然中植物或动物的美丽与可爱的。我们在读这样的课文的时候,要善于在头脑中“画”出作者描写的事物的样子,看看这些作者们观察到了什么,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样通过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美好的。最后,我们也可以自己学着观察观察、描画描画我们眼中的世界。同学们,观察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多一种看待生活的角度,这样就会多一份乐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向大自然出发吧! 2.播放《绝句》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3.出示古诗《绝句》。教师简介“绝句”。 绝句 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简称五绝,七个字的简称七绝。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用这种诗的体裁名称做了诗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资料,简介诗人。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拾遗、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等。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画出朗读节奏,朗读古诗。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学生自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意。出示自读要求。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古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节奏读准,然后边读边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标出读不懂的地方,跟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 4.检查交流情况。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随文圈出生字。 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①讨论: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拆字法、联想法……) ②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书写要点。 ◆书写指导: [融] 左下部里面是一横,右边的“虫”字横变提。 [燕] 上中下结构,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第一笔点向左倾斜,中间两点略小,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诗意。 (1)齐读诗歌,小组交流感知诗歌大意。 (2)师生集体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3)带着对诗句的初步理解,学生练习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过渡:同学们,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