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89482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4262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历史
,
PPT
,
纲要
,
中外
,
必修
,
高中
(
课件网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前221-前207)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公元前 230年 公元前 221年 统一中国 建立秦朝 秦始皇病逝 秦朝 公元前 207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朝灭亡 公元前 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 210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 209年 楚汉战争 秦灭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首先是疆域统一,是一个实体形态;“多民族”是这个实体的政治组织形式;“封建” 不是“封邦建国”(分封),是疆域统一的实体的社会形态或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 时空坐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乱局面,完成了华夏大一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一、秦的统一 客观上: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障碍 一、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条件: 秦国 秦国地理位置的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客观)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秦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一、秦的统一 2、秦统一的过程(前230-前221):灭六国(顺序);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西南夷的控制;北方击退匈奴进攻;修筑长城(起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海 陇西 南海(桂林、南海、象郡) 3、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相对于决策方式而言,与民主对立: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其矛盾主要体现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上。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 专制主义 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没有独立性。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矛盾主要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上。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主要体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 概念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皇帝独尊: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位终身和世袭。 “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3、专制主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大,为主要辅佐大臣;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负责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体现家天下,家国同构),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中央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权力等方面既配合又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制度———郡县制(源于春秋后期,秦朝在全国推行) 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交通要道十里设一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促进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奠定了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不同点: 西周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官员产生 建立基础 官吏权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设计(2025-04-21)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4-21)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34张PPT)(2025-04-21)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04-21)
1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21年)(2025-04-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