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2802

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37397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件,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咏”“妆”这两个生字,会写“柳”“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熟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对诗意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出示词语练习题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游戏找春天)   (设计意图:课件制作书中主题图,画面由“燕子”“柳树”“两个小朋友”构成,在找春天环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每找到一处春天的景色,就诵读古诗的某个句子)   (设置意图:以游戏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观察。)     1.听配乐诵读录音,伴有春天柳树图片,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垂下,在春风里摇曳着。(感受柳树的美)   (设计意图:运用幻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教师把整首诗的停顿画出,学生按停顿自由读诗,并正确、流利认读“咏、妆”二字。(第一句中“一”读二声,可读重些,“绿”可读重。)   3.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4.指名读,其他学生正音。   5.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逐步加深要求。)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1.指导朗读理解第一句。   放柳树从远处看的图片,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1)借助课件出示的“碧玉、妆、万条、丝绦”词语的解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课件出示“碧玉”和绿色丝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样与柳树的相似之处。加深理解第一句。   (3)第一句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大家共同探讨。   (4)教师指导读,指读。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全班看书中插图吟诵这句。       (设计意图:着重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语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魅力和高贵。)   2.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   (1)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出示“柳叶”图片,观察描述柳叶的样子。   (2) 前后两个人多读几遍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   (3) 结合课件上“似”的字义提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师: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5) 指读,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