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5课时《6.4.2频数与频率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掌握频数是次数,频率是一个比值,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相互联系在一起. 学习者分析 理解样本容量、频数、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式:频数=样本容量×频率. 教学目标 理解频率的概念,能计算频率; 2.能利用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频率的概念,能计算频率. 教学难点 能利用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将一批数据分组后,各组的频数 是指_____; 将发生的事件按类别分组,这时的频数是指_____. 数据落在各组内的个数 各类事件发生的次数 列频数表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频数表. 你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调查表 频数比值(或百分比)知道不知道 频率———每一组频数与数据总数(或实验 总次数) 的比值. 学生活动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题. ? 带着问题参与新课.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学生思考,生主动参与,理解频率的概念,能计算频率. 环节二:新知探究 为了了解数据分组后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份量,常常需要求出各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每一组数据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或事件)的频率. 频数反映了各数据在数据组中的分布情况 注意:频数是一个具体数字,不带任何单位 由一组数据列频率表的一般步骤: (1)找出数据最大值跟最小值,计算极差 (2)选取组距,确定组数 (3)确定各组的边界值 (4)计算频率 (5)列表,填写组别,统计各组数量和频率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有什么数量关系? 频数=频率×数据总数 各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各对象的频率之和等于单位1.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的进行提示 学生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从旧知识出发,呼应引课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掌握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环节三:典例精析 典例精讲 例1 七年级某班20名男生100m跑成绩(精确到0.1秒)的频数表 求各组频率,并填入上表. (2)求其中100m跑的成绩为15.5秒或小于15.5秒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 解:(1)2÷20=0.1,5÷20=0.25 类似地,可得其余各组数据的频率依次为0.35,0.2,0.1. (2)表中自上而下第一、二、三组的累计频数为2+5+7=14 14÷20=0.7 答:其中100m跑成绩为15.5秒或小于15.5秒的人数为14人,所占的比例为70%. 例2 某袋装饼干的质量的合格范围为50±0.13g.抽检某食品厂生产的200袋该种饼干,各组质量的频数如表: (1)求各组质量的频率 (2)请估计该厂生产这种饼干的质量合格率.如果销售这种饼干2400袋,那么估计有多少袋质量不能达到合格标准? 解:(1)1÷200=0.005,2÷200=0.01 类似地,可得其余各组数据的频率依次为0.005,0.25,0.5,0.2,0.02,0.01. (2)合格饼干的质量范围是49.87~50.13g 0.005+0.25+0.5+0.2+0.02=0.975=97.5% 2400×(1-97.5%)=60(袋) 答:估计该厂生产这种饼干的合格率约为97.5%.如果销售这种饼干2400袋,那么估计有60袋质量不能达到合格标准. 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学生活动3: 参与教师分析和讲例题. 活动意图说明:熟练掌握.巩固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各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各对象的频率之和等于单位1. .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