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核心素养提升 题型1 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如图所示,闭合S1,S2接a,调节R′,使电流表A的示数为I;S2接b,保持R′不变,调节R使电流表A的示数仍为I,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0,则待测电阻Rx=R0。 例1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灵敏电流计G的内阻: (1)请在乙图中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S1后,将单刀双掷开关S2置于位置1,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使电流表G0有适当示数I0;然后保持R1的阻值不变,将开关S2置于位置2,调节电阻箱R2,使电流表G0示数仍为I0。若此时电阻箱阻值R2=200 Ω,则灵敏电流计G的内阻Rg=_____ Ω。 训练1 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长度为l=_____ cm,直径为d=_____ mm。 (2)按图丙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①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____(选填“大”或“小”)处;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 ②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____(选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 280 Ω。 (3)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 Ω。 题型2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1.“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 测量原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闭合开关S1前,将滑动变阻器R1、电阻箱R2的阻值均调到最大。 (2)闭合开关S1,调节R1使电流表A的指针满偏。 (3)再闭合开关S2,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使电流表A的指针半偏。 (4)读取电阻箱的阻值R2,则RA=R2。 注意:R1接入阻值越大,误差越小,故R1应选择总阻值较大的。 2.“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 测量原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闭合开关S之前,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零,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左端。 (2)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V的指针满偏。 (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再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V的指针半偏。 (4)读取电阻箱的阻值R,则有RV=R。 注意:R′应选总阻值较小的,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例2 某物理兴趣小组要将一个内阻未知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为此他们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该电流表的内阻,实验室可提供的器材如下: A.电流表G:满偏电流为300 μA,内阻未知 B.干电池E:3 V C.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约为5 kΩ,额定电流为1 A D.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6 kΩ,额定电流为0.5 A E.电阻箱R0:阻值范围0~9 999.9 Ω F.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选填“C”或“D”),将开关S1、S2都断开,连接好实物图,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达到最大后,闭合开关S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G的示数为200 μA。 (2)闭合开关S2,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为100 Ω时电流表G的示数为100 μA,则电流表G的内阻Rg=_____Ω。 (3)将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需串联电阻的阻值为_____Ω。 训练2 某学习兴趣小组欲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压表的内阻RV,待测电压表的量程为1 V,内阻约为1 000 Ω。 (1)在备选的甲、乙两个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分别标有(200 Ω,1 A)、(10 Ω,2 A),为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且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R1应选用_____(选填“甲”或“乙”)。 (2)同学们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将步骤Ⅰ补充完整: Ⅰ.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之前,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移到_____(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 Ⅱ.闭合开关S1和S2,调节R1,使电压表指针指到1 V刻度处。 Ⅲ.保持S1闭合、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位置不变,断开S2,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0.5 V刻度处,此时电阻箱R2的示数为990 Ω。 (3)该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为_____ 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