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学目标 1.用地图、时间轴等方式梳理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及变迁的史实,理解近代以来商业贸易路线的扩展,知道文化交流从区域扩展到全球空间的史实; 2.通过史料,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中商品流动的史实,知道商品所承载的文化特色; 3.认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辩证分析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4.通过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领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 PART 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世界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也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世界市场】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一)初步形成:15世纪———18世纪的世界贸易 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 15世纪以前的世纪贸易: 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 特点: 局部性;间接性;贸易量小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初步形成:15世纪———18世纪的世界贸易 发展原因: 表现: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初步形成:15世纪———18世纪的世界贸易 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15世纪末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有何特点? 1.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2.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二)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之间(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 材料: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2倍。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原因: 1.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 3.殖民扩张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二)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之间(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 材料: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均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表现: 1.形成了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 3.世界贸易额增长。 特点:殖民性———资本主义体系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三)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 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以1950年为基数) 阻碍因素: 1.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影响; 3.1929———19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