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2025/04/09 2025 政气浩然 哲学概论与辩证唯物论 PART 01 考情分析 1.高考试题常以古代名人名言为情境,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常结合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案例,考查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 2.高考试题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案例,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等知识,有时也将相关知识与《经济与社会》中的“新发展理念”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考查。 一、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清单: 哲学是什么: ①哲学的本义; ②哲学的产生; ③哲学的作用(对人、对具体科学、对社会); ④明确四对关系(哲学与实践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⑤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形态、两个对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产生 ②理论著作 ③历史使命 ④基本特征 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内涵 评价 常见观点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否认神创,本质正确;只是猜测,缺乏科学依据,复杂问题简单化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克服直观猜测,丰富发展;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 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本质错误,但就局部作用而言,两者都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思故我在。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上帝创造世界。 客观唯心 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2024·甘肃·高考真题)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最重要特征)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 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 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19世纪,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 (2024·安徽·高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