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6373

湘教(2024)数学七下5.2旋转(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

日期:2025-09-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5427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湘教,2024,数学,七下,旋转,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5.2旋转》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2节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知识以“图形变换”为主题,本节课则以“旋转变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定义→性质→应用逐步探究,不仅为今后学习中心对称和三角形全等等知识奠定基础,也为学习“圆”的知识做好铺垫。因此,学生必须科学掌握“旋转”这个数学方法,它在图形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实际意义。 学习者分析 学生具有图形的平移以及空间和图形等相关知识,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自主探讨的习惯较弱。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等相关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图形的旋转的有关知识,如果教学方法恰当,则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还是比较容易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 2.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性质的探究过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今天上学,骑自行车来的同学请举手.自行车,大家熟悉吗?(熟悉).请大家思考一下:当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自行车车轮绕轴在做什么运动?(旋转).在生活中,这类现象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旋转吧!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完成问题活动意图说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的形象、生动,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本节课的课题。环节二:新知探究教师活动2: 观察: 如图 ,观察钟表的指针,电风扇的叶片,汽车的雨刮器在转动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钟表的指针绕中间的固定点旋转,电风扇的叶片绕电机的轴旋转,汽车的雨刮器绕支点旋转 抽象: 类似于上面三个实例,将一个平面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绕这个平面内一定点O旋转同一个角α(即把图形F上每一个点与定点的连线绕定点O旋转角α),得到图形F',如图,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旋转.这个定点O叫旋转中心,角α叫做旋转角. 原位置的图形F叫做原像,新位置的图形F'叫做图形F在旋转下的像. 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P与它在旋转下的像点P'叫做在旋转下的对应点.学生活动2: 多媒体演示生活中旋转的动态实例,旨在找出它们的共性。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这四张图中的运动是图形的旋转;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旋转现象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到旋转的概念。环节三:探究新知教师活动3: 例1、如图,已知O为△ABC外一点,以点O为旋转中心,把△ABC 顺时针旋转120°,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解:可按如下步骤来画: (1)连接OA,OB,OC; (2)将OA,OB,OC 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分别得到OA′,OB′,OC′; (3)连接A′B′,B′C′,C′A′,则△A′B′C′ 就是所要画的三角形 将图形旋转时,必须指明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学生活动3: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例题,教师从旁指导。 会想到运用性质解决问题,规范作图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享活动意图说明:及时地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旋转的认识。环节四:探究新知教师活动: 说一说 如图,将△ABC绕△ABC外一点O逆时针旋转角α得到△A′B′C′,其中点 A,B,C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B′,C′,且△ABC内的点P在这个旋转下的对应点是点P′. (1)比较OA′ 与OA的长度,它们相等吗? (2)比较∠POP′ 和∠AO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