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2.1 “逻辑”的多种含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学会区分不同语境中“逻辑”的含义,明确“逻辑与思维”中“逻辑”的含义。 2.理解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的含义,知道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3.知道逻辑学研究思维的方法以及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核心任务。 4.领会日常思维中的论证、论辩与逻辑的关系,懂得运用有效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 【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正确认识“逻辑”的不同用法,学会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提高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的能力。 2.公共参与: 自觉践行逻辑规律与规则,正确运用推理、论证和论辩。 【重点难点】 重点:1.“逻辑”的不同用法。 2.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 难点: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指导学生查阅逻辑学相关资料,搜集整理逻辑推理的小故事,精选素材,科学设置情境。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查阅逻辑学相关资料,搜集整理逻辑推理的小故事。 情境导入 导入一 【白马非马】 战国时期赵国人公孙龙特别擅长诡辩,有一次他牵着一匹白马过关。关吏说:“按照法律,人可以过关,但是马不行。”公孙龙说:“法律规定不允许马过关,但没有规定不允许白马过关。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所以,就可以过关,”关吏说:“难道白马不是马吗 ”公孙龙说:“‘马’是对马‘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的规定,所以‘白马非马’!”一番论证,关吏听后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很有道理!” 这个小故事对你学习形式逻辑带来哪些启示 如果你是关吏,你将如何反驳公孙龙 导入二 【逻辑小故事】 阿凡提开了一间小染坊。一个财主听老乡们都夸阿凡提染得好,很不高兴,故意去刁难阿凡提。这一天,财主挟着一匹布大摇大摆地来到染坊,一进门就大喊: “阿凡提,请帮我把这匹布染一染,让我看看你的手艺怎么样 ”“你要染什么颜色 ”阿凡提问道。“我要染的颜色很普通,它不是红的,不是蓝的,不是黑的,不是白的,不是绿的,不是青的,不是黄的,不是紫的,也不是这些颜色的混合色,你能染吗 ”阿凡提爽快地说:“当然能啊!包您满意,”“那好,我哪天来取啊 ”财主说。阿凡提微微一笑,顺手把布扔到柜子里面说:“日期嘛,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不是星期三和星期四,又不是星期五或星期六,连星期天也不是,到了那一天,你就来取吧。”财主听后彻底傻住了,自己不仅被阿凡提玩弄了,还损失了一匹布,智慧的阿凡提是如何玩弄财主的 精彩课堂 总议题: 走进逻辑的世界 子议题一: 明晰不同语境中的“逻辑” 情景材料一 教材第7页“探究与分享”。 情景材料二 “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学生互动1: 讨论情景材料一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同学的讨论,把握材料中“逻辑”的含义。 教师精讲: “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呢”,这句话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这门学问。“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这句话第一个“逻辑”指的是逻辑学这门学问,第二个“逻辑”指的是学习的规律,“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这句话第一个“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与规则,第二个“逻辑”指的是思维方法,第三个“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与规则。 学生互动2: 结合上述情景材料,“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阐述的“逻辑”的四种基本含义,即规律、逻辑规律与规则、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和逻辑学,引导学生把握这四种基本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