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会扩句与缩句(专项训练) 2025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专项精准突破统编版 一、提问方式 ①请扩写下面的句子。 ②请缩写下面的句子。 二、知识梳理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学习句子是进行阅读、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体会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我们要能正确地遣词造句。 (一)什么是扩句: 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添上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二)扩句的基本方法: 1.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 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 如“红旗升起来了”,按 “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扩句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在完成扩句作业或试题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句,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句。扩句后别忘了加标点。 3.例句分析 (1) 原句:太阳光照射着树林。 扩句:(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分析:①原句的主要成分:“谁”———太阳光 ;“怎么样”———照射着树林。 ②添加的词语及作用: “晌午”———表示时间的词语,起限制作用。 “火辣辣”———形容词,起修饰作用。 “整个”———起限制作用。 (2) 原句:太阳升起。 扩句:(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分析:①原句的主要成分:“谁”———太阳;“怎么样”———升起。 ②添加的词语及作用: “金色的”———形容词,起修饰作用。 “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这样可以看出后一个句子在前一个句子的基础上加了“金色的”“东方地平 线”、“缓缓”等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三)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 1、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成分、基本意思、语气和语调。 2、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搭配得当。 3、添加的词语要注意排列顺序。 (四)什么是缩句: 缩句与扩句刚好相反,要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简洁,缩句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缩句的基本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小麻雀;干什么———拍打着翅膀。 缩句后就成为:“小麻雀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写小麻雀。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