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周期学业能力评鉴 高二历史(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有学者指出,春秋末期的中国仍人神杂糅,各级贵族均集政治领袖、宗教教主于一身,国家治理实行政教合一;战国初期的中国已人神两分,神权政治时代结束,贵族只是政治领袖,不再是宗教教主。该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 ) A. 国家治理趋于理性 B. 分封宗法制瓦解 C. 封建迷信色彩消失 D. 贵族权力被削弱 2. 考古学家在开凿于公元前21世纪中后期的古埃及MMA504坟墓东墙壁画上,发现一段书吏的涂鸦文字:“希望国王向拉神奉献供品,他是两土地王权的主人,向奥西里斯神奉献供品,他是西部定居者和其他所有地方定居者的管理人……天空赐予大地重生,尼罗河从它的源头为书吏尼斐霍特普的灵魂带来新生。”这说明古埃及( ) A. 阶级分化显著 B. 专制王权有神秘性 C. 祖先崇拜盛行 D. 政治体制较为完善 3. 《圣经创世纪》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上帝为了惩罚世间罪恶的人,决定降大雨毁灭人类,只有诺亚一家受到上帝的赦免,并允许他们制造用来避难的方舟。当一切都过去后,诺亚建起祭坛,献上贡品,感谢上帝的庇护,上帝接受了祭品,并向诺亚承诺再也不会毁灭世间的生物,还在天上画了彩虹作为凭证,这被称为“彩虹之约”。这反映了基督教( ) A. 弱化罗马教廷统治 B. 引发启蒙运动兴起 C. 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D. 蕴含近代契约精神 4. 清朝初年,政府鼓励其他地区的人民迁移至四川。移民们不仅可以五年不用缴纳土地税,而且还可以得到三十亩水田作为定居的产业。于是,湖南、湖北、广西等地的穷苦百姓纷纷涌入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清政府此举( ) A. 促使四川成为南方经济中心 B. 旨在实现民族关系的和谐 C. 解决了湖广地区的人地矛盾 D. 推动了四川地区的开发 5. 1985年到2000年,巴基斯坦、墨西哥等第三世界人口大国,本地劳动力每年增长3%以上。美国、加拿大等先进工业国每年增长仅1%,日本等国几乎停滞,德国等西欧国家还有所减少。由此可推知,这一现象( ) A. 推动了劳动力的全球性流动 B. 导致西欧国家竞争力急剧衰退 C. 拉大了南北国家的经济差距 D. 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 6. 11-15世纪非洲东海岸城市中的清真寺,其礼拜堂上多镶嵌陶瓷作为装饰。此外,清真寺内储水池的底部也以碎瓷器做铺垫,瓷器的青色、蓝白色底色有助于凸显水质的清洁。与清真寺比邻的柱幕,其顶部眉额等处也往往镶嵌了从中国进口的陶瓷,成为当地特色建筑。该材料所述现象( ) A. 表明文化的交流融合有助于文化创新 B. 印证当地的自然环境决定民居的特点 C. 体现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D. 说明陶瓷在当地的功能以实用性为主 7. 如图为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绢画《托盏侍女图》,该图描绘了奉茶侍女小心翼翼地将茶盏托于右手掌上,为主人进茶的情景。该图可佐证( ) A. 唐朝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差异 B. 唐朝时期民族交流推动茶种植扩展 C. 唐朝时期人身依附关系的增强 D.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促进茶文化传播 8. 如图为晚清《点石斋画报》的一幅插图。解说词为:“域异方殊,礼文迥判,拜也、跽也、揖也,各致其文,使筋骸因而受束,是谓仪文。拉手也、擦面也、亲嘴也,交致其文,使肌肤得以相亲,是谓情文。西人之尚情,犹华人之尚仪,文不同而尽礼之心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