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1083

美国的“关税大棒”热点解读课件(22张PPT)-备战2025年高考思想政治热点解读

日期:2025-04-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3783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解读,热点,美国,PPT,高考,2025年
  • cover
(课件网) www.islide.cc 专题06 美国的“关税大棒” 2025年聚焦热点 冲刺2025年高考 政治时政热点命题解读与押题预测 目录 01 时政背景 02 理论解析 03 热点押题 团队成立时间和目标 01.时政背景 PART ONE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时政背景与中美博弈 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了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1.基础关税框架 –对所有国家进口商品征收10%最低基准关税(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墨西哥、加拿大商品除外),4月5日起生效; –差异化对等关税:根据贸易逆差和既有关税水平,对特定国家加征更高税率(4月9日起生效): 欧盟20%、日本24%、韩国25%、印度26%、瑞士31%、越南46%、柬埔寨49%等。 2.汽车及零部件关税升级 –对所有进口汽车、轻型卡车及关键零部件(发动机、电池等)征收25%关税,4月3日生效; –新增4%的电脑进口税(涵盖笔记本和台式机)。 3.豁免与例外 –USMCA国家合规商品免税,但非合规商品仍适用25%关税; –受制裁国家(如俄罗斯、伊朗)的关税豁免需单独审批。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原因 经济结构矛盾: 美国历史上多次通过关税手段转移国内矛盾,如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加剧大萧条,小布什政府钢铁关税被WTO裁定违规后撤销。特朗普延续了这一“工具箱”,试图通过贸易保护提振制造业就业。美国长期依赖美元霸权维持贸易逆差,但全球化导致本土产业空心化,普通民众收入停滞。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重构产业链,但实际效果是推高通胀(如钢铝关税使汽车成本增加1000美元/辆),甚至引发滞胀风险。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原因 美元体系危机: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壁垒遏制中国产业升级。例如,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加征关税,配合实体清单打压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美国财政赤字率从1980年的34.58%飙升至2025年的113%,关税成为填补财政缺口的手段。但此举导致消费者负担加重(每户年均多支出2100美元)。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原因 政治工具属性: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选举筹码,通过“美国优先”叙事转移国内矛盾(如财政赤字、债务危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指出,其真实动机是“吸引选票而非振兴经济”。通过压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技术崛起(如芯片、新能源领域),维护美国在全球价值链顶端地位。 中国的应对策略 1.市场多元化与产业升级: 通过“一带一路”拓展东盟、欧盟市场(2024年对东盟出口增长15%),并推动高端制造(如新能源车、芯片研发)。芯片等关键领域国产替代加速,新能源产业出口增长对冲传统产业冲击 中国的应对策略 2.制度性反制与规则重构: 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如2009年对小布什钢铝关税的诉讼经验),同时加速RCEP、CPTPP等区域合作,削弱美国单边制裁效力。出台《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加速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国产替代。具体举措是加征34%报复性关税,限制稀土出口,暂停部分农产品进口,并向WTO提起诉讼。 中国的应对策略 3.内循环经济构建: 推进“双循环”战略,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消化产能(如新能源汽车、家电下乡政策),以内需替代外需(2024年内需占比超60%),通过新基建(5G、人工智能)和消费升级(国货品牌崛起)对冲外部冲击。 增强团队协作与沟通效率 02.理论解析 PART TWO (一)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的反击展现了教科书级的战略博弈艺术。4月10日启动的34%对等关税,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七寸打击": 在科技战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