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4月质量检测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使“乱臣贼子惧”倾向凸显,如《春秋》中记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孔子以“克”字体现出正统当归属郑庄公,制服叛逆为“克”。《国语》等更是出现了“君子曰”的论史形式,如描写重耳逃亡过程,每遇事件,跟随臣子都会说出一番教诲之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史书( ) A. 关注深化儒学的哲理性 B. 发扬了严谨的考据学风 C. 重视恢复传统礼乐制度 D. 凸显了朴素的经世色彩 2. 东汉时期,三公“典天下岁尽集课事”,分职、分系统考课,如考核郡县长官政绩、核校武官军功等。而尚书台享“覆案”之权,对结果进行复核,如大司空宋弘、司徒郭丹都因考课不实而被免职。这种制度设计反映出( ) A. 强化集权统治的政治考量 B. 行政权与监察权一体化 C 机构沿革暴露出僵化特征 D. 政府组织形态走向成熟 3. 南北朝时期,“聘使”及朝贵经常借使节往来之际“营求私利以自润”,如《魏书》记载“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内藏珍物”;《北齐书》载“魏、梁通和,要贵皆遣人随聘使交易”。这一现象体现出,当时( ) A. 南北政权的商事价值观趋近 B. 官方交往蕴含经济利益诉求 C. 营商特权为贵族阶层所垄断 D. 文化交融是使者往来的前提 4. 书院是唐诗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唐诗可管窥当时的书院文化。下列唐诗中的书院情况反映出,唐朝( ) 书院 诗句 创建或存在时间 李泌书院 白云斜日影深松,玉宇瑶坛知几重。 742~762 宇文褧读书院 读书林下寺,不出动经年。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 769~804 杜中丞书院 此地本无竹,远从山寺移。纟经年求养法,隔日记浇时。 766~835 沈彬进士书院 应有太平时节在,寒宵未卧(与僧友)共思量。 唐末 A. 士人阶层出世超脱的精神境界 B. 会文是书院主要的学术活动 C. 学术氛围开放与文化多元融合 D. 私学以服务教化为创办宗旨 5. 1266年,“诏改四川行枢密院为行中书省”,陕西、四川行省合并;1268年,川陕分置东、西二川统军司和陕西统军司,统军司“兼领军民钱谷”;1273年,元廷下令废罢统军司而代之以东、西二川枢密院,后因“所部军士久围重庆,逃亡者众”,多次并、分。至1286年,又重新恢复四川行省。这些建制变动反映出,元代(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现实需要 B. 财政资源调配的中央趋向 C. 多元族群地区的统一化管控策略 D. 行省制适用疆域的有限性 6. 下表是明代徽州土地交易使用通货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宝钞)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白银)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布)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稻谷) 洪武年间 7 1 0 0 建文年间 1 0 0 0 永乐年间 15 0 0 0 宣德年间 4 0 11 2 正统年间 0 17 29 2 景泰年间 0 10 2 0 天顺年间 0 6 0 1 成化年间 0 32 0 0 弘治年间 0 14 0 0 A. 交易媒介丰富强化了契约意识 B. 政府对金融的控制力度加强 C. 商业资本与土地市场化密切相关 D. 徽州地区土地流转成本上升 7. 1875年,中国在正常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地位,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额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