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 0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广西专用) 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任务二:活动中,为了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同学们搜集了民风民俗的资料。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2008年被国家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毅然写下绝笔诗《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听闻消息后,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③另一种代表性的说法是认为端午节来自古人五月初五避疫驱邪的习俗。五月初五被古人视为“恶日”。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仲夏天气日益湿热,又值汛期,百虫和细菌繁殖快,疫病易生,人们需要“避疫驱邪”。因此,旧时过端午节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形成了插蒲草、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等“五端”,挂平安符、喝雄黄酒、挂香囊、拴五色丝线等驱邪避疫的特殊习俗。端午节最早是作为“恶日”来过的,从唐代开始,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作佳节良辰来看待。但是,这些民俗却流传至今。 【材料二】 端午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 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 【材料三】某地2023年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安排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香囊迎节 学做传统香囊及展示评比 8:30—21:30 市政府广场 龙舟竞渡 海内外代表队龙舟竞速赛 9:00—15:30 南湖 屈子庙会 民俗展示巡演、文化体验 9:00—22:00 月湖老街 裹粽大赛 中外友人、市民、专业人员分组比赛 10:00—12:00 中关村广场一楼 1.材料一主要向我们介绍了 。 2.请写出材料二的古诗中写到的端午民俗: (写出两种即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认为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 ) (2)端午节那天,为了参加民俗文化节,赵楷要向老师请假一天。 ( ) (3)为了参加民俗文化节中的屈子庙会,乐小奇当天10点兴致勃勃地赶到了南湖。( ) 4.节日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发信息表达祝福已成为一种时尚。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将下面这条信息补充完整。 洗艾叶,将烦恼荡涤; ,将幸福裹牢; ,让疾病远离; ,让激情燃烧。我亲爱的朋友,端午安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38分 12分 144分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