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清贫 (统编版)五年级 下 www.21cnjy.com 第10课时 一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二 字词指导 三 四 巩固复习 五 作业设计 一 素养目标 让教学更有效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筹、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方志敏"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的精神之美,体会革命信仰的崇高。 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二 学习活动 这节课学习活动 1 2 3 4 、 回忆英雄,了解故事背景 读懂方志敏———用一生书写“清贫” 在对比中感悟不忘初心的信仰 拳拳赤子心,股殷爱国情 活动一:回忆英雄,了解故事背景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郭沫若写给方志敏的一首诗,那么方志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方志敏在狱中写的一篇文章《清贫》,了解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清廉自洁的崇高品质。 活动一:回忆英雄,了解故事背景 清贫 “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贫苦寒”的意思。 活动一:回忆英雄,了解故事背景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计14万字文稿。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执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读课文,思考并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写方志敏的 。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写方志敏 的过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方志敏表明 , 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点明 是革命者的力量源泉。 舍己为公 矜持不苟 2—8 被搜身、逼问 9 唯一的财产是什么 清贫、朴素 10 活动二:读懂方志敏———用一生书写“清贫” 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请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并把感想批注在旁边。 默读课文2~8自然段,用曲线画出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用横线画出方志敏的表现,把关键词填入T型图中。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克己奉公、甘于清贫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矜持不苟”:约束自己,恪守清贫,丝毫也不马虎。 “舍己为公”: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方志敏一生严于律己、清贫廉洁的作风在国民党官员们看来不可思议,而每个共产党人都是这样做的。这里运用对比,衬托出共产党人清廉奉公、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形象。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两个“从……到……”和“摸、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