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二轮提升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D.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2.中山国是北方狄族建立的国家,据中山王方壶铭文记载,(公元前315年)相邦司马绸“亲率三军之众,以征不义之邦(燕)”。这场打着为燕平乱旗号的战争,取胜后受到诸侯祝贺和周天子册赏。这说明( ) A. 军功爵制适应形势需要 B. 诸侯争霸斗争逐渐加剧 C. 中原政治伦理得到传播 D. 宗法制度开始受到破坏 3.据文献记载,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以选贤良明于国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著之于篇,朕亲览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五月,武帝招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这表明,西汉统治者( ) A. 加强儒学独尊地位的政策未改变 B. 认识到人才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C. 重视发挥文学对社会教化的功用 D. 极力牵制丞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 4.《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 东汉豪强势力发展迅速 C. 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D. 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5.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图1所示为出土彩陶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新石器时代( ) A. 彩陶成为重要的陪葬品 B. 先民的审美倾向一致 C. 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D. 文化呈现跨区域发展 6.对中国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猪、狗和黄牛、水牛、山羊、绵羊、鸡等动物的驯化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基本完成。这表明当时社会( ) A. 畜牧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B. 人类已经进入定居生活状态 C. 产品相对剩余并出现私有制 D. 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萌芽 7.西汉前期,酿酒业发展。“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此亦比千乘之家。”天汉三年,汉武帝将酒的酿造和贩卖收归国营,称作“榷酤”。(榷酤:汉朝以后,历代政府所实施的酒类专卖制度。)县官自酤榷卖酒,小民不复得酤也。结合所学判断,西汉的酒类专卖制度()①削弱了富商大贾经济实力②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③提高了国家的粮食产量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所著的《二程外书》中记载:“立宗必有夺宗(变非大宗为大宗)法。如卑幼为大臣,以今之法,自合立庙,不可使从宗子(族长)以祭。”这反映了( ) A. 血缘宗法观念的强化 B. 地方治理脱节国家管理 C. 皇权向基层宗法渗透 D. 宗族内部权力分配调整 9.春秋时期孔子反对郑国浮华奢靡的通俗音乐,推崇庄重典雅、符合礼制的庙堂音乐。孔子曾说听到舜时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主张“乐与政通”,君子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以上关于音乐的主张() ①闪耀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 ②强调发挥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 ③体现中华文化和为贵的理念 ④提倡音乐表达应符合伦理规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0.公元前546年,宋国倡议“兵”,十四国会盟于宋都商丘,规定“晋、楚之从,交相见也”。晋、楚达成协议后,双方四十年没有发生冲突。弥兵会盟() A. 有助于中原地区稳定 B. 确立了宋的霸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