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校联体第一次联考 历 史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表 1 反映了辽西地区人类早期村落的变迁,由此可知,影响早期村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表 1 兴隆洼文化 红山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 出土食物残骸 粟、黍籽粒、野生动物 骨骼、鱼骨、蚌壳 粟、黍籽粒、大豆 粟、黍籽粒、大豆 人口密度 0.16 1.06 2.78 存在超过 120 年的村落 0 7.8% 46.6% A.自然环境 B.农业生产 C.文明交流 D.社会制度 2.春秋时期,郑国人裨灶根据彗星向郑国执政子产成功预言了火灾。郑人请求子产采纳裨灶的建 议,子产说:“天道与人道互不相及,怎么能知道两者的关系?裨灶说的话多了,难道还没有 偶尔说对的时候吗?”子产的回答体现了 A.天人合一 B.道法自然 C.人文精神 D.为政以德 3.唐代吐鲁番阿斯塔纳 108 号墓出土的“郧县贺思敬庸调布”,上有墨书“郧县(湖北)光同乡 贺思敬庸调布一端”“开元九年八月□日”“专知官主簿花”等字样,该文物可用于证明 A.中央政权对西域实施直接管辖 B.中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C.丝绸之路上中外商品交换频繁 D.西域地区赋税实行租庸调制 4.北宋时期,都城汴京有十二市环城,“都门之外,居民颇多”。宋真宗时期,“置京新城外八 厢,特置厢吏,命京府统之”,逐渐发展成城厢制度,与城区的行政管理体系相结合。这反映了 A.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张 B.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高二 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C.城市商业分工的繁细 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5.康熙年间,上元江宁大疫,上元人杜宏“立医社,施丸散,乡人赖以存活。”此外,地方藩司 亦悯编户之疾苦,见《温热暑疫全书》颇有医效,遂“命急付梓,以公同志”。据此可知,当时 A.宗族救助成为救助主要形式 B.民间组织自发参与社会救助 C.政府组织救助加强社会保障 D.积极开展救疗防止瘟疫蔓延 6.1834 年,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在广州开办“英国邮局”,直属伦敦英国邮政总督领导,此后各 国纷纷效尤。19 世纪末已有英法美日俄意等国家开设“客邮局”24 处。客邮来往邮件都以本国 邮袋装运,不受中国海关检查。各国在华“客邮”反映出 A.近代中国邮政与国际接轨 B.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C.建立近代国家邮政的必要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上海在晚清已通电车,而北京直到 1921 年才成立了北京电车公司,交通设施筹建屡屡受阻。京 师总商会认为“京师民房、商店栉比繁多,若势必兴办,定需拆毁民房,蒙害者甚巨,利不敌 害,益少损多”。据此推断,造成北京交通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观念阻碍 B.民众充满抵触 C.经济发展滞后 D.旧城改造困难 8.1938 年 10 月,各种大型设备、器材、军工物资、人员涌入宜昌,在民生公司经理卢作孚的指 挥下,仅耗时 40 多天时间,便成功将各类人员总计 150 余万,货物 100 余万吨转移入川,并成 功抢救出金陵兵工厂、南昌飞机厂等工业企业,被称为“宜昌大撤———。“宜昌大撤———旨在 A.平衡民族工业分布格局 B.粉碎日军速亡中国妄想 C.奠定持久抗战物质基础 D.增强敌后战场作战力量 9.图 1 是 1953 年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开展农村地区卫生工作的宣传画,当时全村先后填平了 3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