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4158

天津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历史试卷(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4936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天津,历史,答案,PDF,试卷,第七
  • cover
高二历史2024-2025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择中建都”是中国古代在选择都城时的一种策略和理念。商代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遗 址位于中原地区,交通便利:西周何尊铭文记载:“余其宅兹中国”。这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的不断强化 B,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奠定 C.国家初始形态出现的原因 D.朴素的传统国家浪理智慧 2、《诗经》记载:“殷鉴(意指借鉴、警戒)不远,在夏后之世”,意为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 为鉴戒。《尚书》强调:“不可不监(通“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其德, 乃早坠厥命。”这反映了() A.传习继承观念B.天人合一理念C,和诺共生思想D.政治自觉意识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 “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 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D.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4、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注:“二年”指昌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规定,在干道上每 隔十里设置的“邮”,是由十二个邮人之家组成的小型聚落,在从事耕作的同时,轮流当 班负责文书传递。邮人随时待命,收到中央政府发出的重要文书和紧急文书后立即以步行 方式传递至下一站。据此可知() A.邮人兼顾农耕和文书传递 B,文书行政有利于社会治理 C.人口迁移推动了经济发展 D.地方邮驿较前代更正规化 5、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与郡国举荐的贤良文学派进行了辩论。 贤良文学派提出盐铁官营、均输等“与民争利”,且造成“盐铁贾贵,百姓不便”。桑弘羊则 认为兴盐铁、置均输平准,“以佐助边费”,堵塞豪强兼并之路,且可济民救灾,有益于民。 这场辩论() A.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B.有助于评估当时经济政策 C.引起“党锢之祸”发生 D.折射出汉代选官制度弊端 6、东晋政府采取“侨置”措施,就是在长江南北流民集中地区设置以北方州郡命名的地方行政 机构,专门负责管理流民事务,其管辖的流民单立户册,并夹注原籍,免除租税和徭役负 担。“侨置”的实施() A.削弱了士族政治势力 B.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C.稳定了南方统治秩序 D,简化了东晋地方建制 7、北魏太和九年颁行《地令》,共15条。《地令》第1条前部,第2、4、5、7、8、9、10、13、 14诸条款,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 在还受之限”,第6条规定“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 得买所不足”。这表明当时() A.土地国有与现实存在冲突 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衰退 C.国家土地政策并不够完备 D.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废弃 8、唐朝民间契约经常约定,若负债逾期不还,债权人可以夺取欠债人家资抵债。但《唐律疏议: 规定,“公私债负…若不告官司而强牵掣财物…坐赃论(按非法获取公私财物论处)”。 材料表明唐朝政府() ①严格限制民间经济活动 ②防止偾权人滥用权利 ③保护债务人的经济利益 ④否认契约的法律效力 天津七中高二年级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