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4174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21238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天津市,历史,答案,PDF,试卷,考试
  • cover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学情调研(2025.4.21)(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 60分钟。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人认为,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敛怨以为德”,为上天所弃;为此,周奉行“惟 德是依”“敬天保民”。这主要体现了周人 A,能够借鉴历史经验 B.推崇神权至上思想 C.沿袭前朝价值观念 D.坚持礼法并重传统 2.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 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 B.以法治国 C.规范行为 D.监督民众 3.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包括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下图是战国和秦汉时期 北部地区农牧界线分布图,导致图中农牧界线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n数根端 一选材花鞋汽 以物愉旅虹到: 提示:汉武帝时期的农牧界线与战国时期相比向西推移了。 A.农耕生产方式的变革 B,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 C.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D.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4.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 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 立的小学校,唐代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现象的出现折射出 A.私学开始兴起 B.科举制度的作用 C.官僚政治形成 D.商品经济的发展 5。在编撰《资治通鉴》过程中,面对多政权并存时期如何确定编年标准的问题,司 马光认为,政权无论华夷大小强弱,须同等对待,不能独尊一国为正统,“而其余皆为 僭伪”,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 A。坚持务实治史的追求 ~B.推进华夏认同的志向 C.强调民族对立的意图 D、独尊中原王朝的立场 6.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 和“民主思想”的风气: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的 名字也突然走到历史前台,频频见于报端。这主要是由山于 A,维新思想的影响 B.惴学地位的衰落 C.中西文化的冲突 D.政治改革的冲击 7.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小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 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 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出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整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8.20世纪初,有人提出“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已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供给 他一个运动场,发展他的品格”。由此可见,他们提倡在教育中 A,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重视发展学校体育运动 C.宣扬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D,注重体育与德育的融合 9.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时尚:清代上海属苏州管辖,人 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 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 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 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 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 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0.史诗《吉尔伽美什》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身高十一尺有 余,足长三尺,腿长七尺,髯发浓密。亚述王宫遗址出土的巨大浮雕也 呈现了这般形象(见图)。这种文本和实物的一致性可用来 A,说明史诗的描写有据可依B.证实吉尔伽美什确有其人 C、理解古代西亚的审美观念D.还原苏美尔人的体型样貌 11.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将瑙克拉提斯城赐予了希腊人。在这 里,不少希腊人开始使用埃及人传统的陪葬品一一陪葬俑。同时,希腊 商人还将铁器带到这里,而铁器则改变了埃及人传统的生产工具及武 器。这主要反映了古代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