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4759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887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安徽省,4月,答案,试题,历史,检测
  • cover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4月份检测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原卜辞记载了周人在殷人宗庙中贞卜的内容:次日或此后某日,由王行语祭、侑祭等不同祭法,分别祭祀成汤、太戊、武丁、大甲,报以祭品若干,得命兆之辞“思正”“思有正”(即吉兆)。之后,周人开始武力伐纣行动。周人之举意在 A.建构改朝换代的合理依据 B.承继寻贞问卜的历史传统 C.巩固等级森严的宗法秩序 D.宣扬敬祖法天的思想观念 2.东汉初期,刘秀推行“举谣言”制度,中央派遣官员到地方上收集民间“谣言”,收集整理后上报中央,皇帝以此为依据奖惩地方官吏,并对民间“谣言”进行回应。这反映出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根深蒂固 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C.以民为本治国理念受到推崇 D.政治统治重视社情民意 3.五代时期,活跃在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沙陀、粟特、回鹘、奚等;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儒家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这说明 A.儒家官方地位的动摇 B.夷夏民族界限消融 C.华夏共同体有所发展 D.藩镇割据日益严峻 4.1276年,元政府确定以中统钞(元朝纸币)回收南宋纸币会子,“以宋会五十贯准中统钞一贯”;1277年,政府禁止江南行用铜钱,要求与中统钞兑换,“亡宋铜钱三贯,准中统钞一贯”。这些措施 A.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B.确立了纸币法定货币的地位 C.解决了通货膨胀加剧的问题 D.是对元代民族歧视政策贯彻 5.表1为明代会试录取比例统计(单位:%)。该表可说明,明代 表1 1442年 1466年 1520年 1547年 南部 59.33 55.14 52.57 57.33 中部 10.67 10 10.86 9.67 北部 30 34.86 36.57 33 A.八股取士的日益僵化 B.科举制度的动态调适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追求功名的价值取向 6.据记载,晚清时期“祁(黄山祁门县)虽山邑,向喜阅京报、阁钞。自沪上报馆,接踵而起,读阅者亦渐多。就所查悉者,除县学两署及城乡各学堂外,城内销报十四家,浒溪等乡镇计有销报处十余家”。这一现象 A.加速了区域文化中心的转移 B.冲击了传统的宗族社会秩序 C.巩固了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 D.体现了徽商儒贾结合的特点 7.1911年12月,孙中山表示:“我个人赞同汲取美利坚合众国和法兰西共和国的各自长处,选择一种间于二者的共和体制。我们很想鉴借其他民族的经验。”这体现出孙中山 A.试图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倡导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 C.追求理想化的政治模式 D.摈弃西方民主模式的弊端 8.图1为宣传画《在无产阶级铁锤下的骷髅》(刊载于《红色中华》1933年5月),画中骷髅上的文字分别为:腐化分子、官僚主义、反动派别。该宣传画折射出 图1 A.“左”倾错误思想的泛滥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壮大 C.反“围剿”取得巨大胜利 D.无产阶级推翻旧社会的意愿 9.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位于大别山腹地的舒城、霍山等县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工厂(包括从合肥等地迁移而来),这些工厂多集中于深山之中,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甚至不同的车间也相距“甚远”。这些工厂的创办 A.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 B.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所需 C.意在推动皖西革命老区发展 D.得益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10.1977年,党的十一大报告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世界“绝不会有什么持久的和平”;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