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4月质量检测·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2 6 答案 B D A C A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A C A B D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该作物是指马铃兽,马铃薯可以在贫蓉山地丰产,有助于欧洲人口的增长,故B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农业生态环境,排除A项:改变殖民地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美洲种植园经济,而非欧洲 本土,排除C项:材料与全球贸易无关,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每个学徒工无论男女,至少在前4年内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时间接受教育…1846年的 工厂法又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对工厂主和父母均有要求”可知,工厂制度需要工人有较高文化素质和 技能,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工人生存状况恶劣”,排除B项:“民众学习意识的 增强”与材料中的“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对工厂主和父母均有要求”不符,排除C项。 3.【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草市”和“墟市”均属于乡村定期集市,这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产物,故A项正 确。材料讲述的是农村和市镇,未涉及城市,排除B项:C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干中的时间“两宋时 期”,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方面,是以“城市病”为特征的城市经济社会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美国的 城市经济在交通条件显著改善的条件下,迅速向大城市的郊区和周边中小城市延伸,城市的产业活动也不 断向城市外围扩散。因此,出现了20世纪50年代一90年代的所谓“逆城市化”现象,故C项正确。结合所 学可知,这一现象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城市人口和服务业转向郊区,与区域经济和农村 尤关,排除B、D两项。 5.【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上海地方士绅联名上书反对铺设轨道,认为这会扰乱风水,可见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中国近 代交通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直接反映的是观念冲突,不能认定为中国 乡土社会与工业文明脱节,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在农村实施的医疗举措,降低了传染病发病率,这有利于民众 卫生意识的强化,故B项正确。此时农村尚未建立起福利制度体系,排除A项;三大改造发生于1953一1956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农村卫生医疗条件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达不到加速发展的程度,排除 D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 5.1906年,上海电车公司铺设轨道时,地方士绅联名上书称:“电车纵横驰骤,震动陵寝,毁坏地 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4月质量检测 脉,更令沿街商铺门庭晦暗,实乃乱我华夏风水之妖物”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城市交通发展 B.清政府缺乏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能力 历 史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资企业排挤 D.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乡土社会脱节 6.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的农村公社建立了大队卫生站,使得农民可以就近获得医疗服务,同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时“赤脚医生”深人村庄开展卫生宜传和疫苗接种工作,使得公社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注意事项: 这些举措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A.建立起农村福利制度体系 B.强化了民众卫生意识 的指定位置。 C.适应了“三大改造”的要求 D.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 的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7.下面是《虎溪三笑图》,讲述的是东晋时期,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