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包括条件、时间、过程。 2.知道秦朝建立后的制度创新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结合材料及合作探究,理解秦朝统一的必然性及其深远影响 4.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秦朝灭亡与暴政的联系 5.认识秦朝的建立及其措施进一步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朝暴政及秦的灭亡 难点: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秦朝灭亡的原因 【知识概览】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国最终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制度上,秦始皇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外,秦始皇还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统一。但由于秦朝暴政,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公元前221年,中华大地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年。这一些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先来认识这位不平凡的帝王:秦始皇赢政 教师出示,介绍赢政: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乱局面,完成了华夏大一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 一、秦的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教师:秦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我们先来认识它。教师介绍秦国崛起的历史:秦国的先祖因为周天子而得到赏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立国之后,崛起之路并不平坦。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逐渐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这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秦朝建立后,不断开拓疆土。 教师出示,在北方,派大将蒙恬北南匈奴,收回河套,修筑万里长城、修建直道。(教师强调秦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两至,以及秦朝首都咸阳的位置) 在南方,征服百越,开凿灵渠,设置三郡,加强对云贵西南夷的统治。(教师强调指出灵渠、西南夷的位置) 『合作探究』 教师提问:1.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民希望实现统一吗?学生回答 2. 完成统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领导者的英明、果敢;正确的方针策略等;民心所向 3.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具备这些条件?学生回答 4.秦国是如何实现这些条件的? 领导因素:秦王赢政;经济、军事因素:商鞅变法;人才:善于用人等 『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秦统一的条件 政治: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障碍 秦国:秦国地理位置的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商鞅变法后,实现法治、奖励耕战;秦王嬴政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材料引导』 教师出示,郑国渠,介绍: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当秦国得知这是韩国的“疲秦之计”时,秦国下达了一个“逐客书”,就是把来自东方六国的人才驱逐出秦国。得知此消息,李斯上《谏逐客书》“...夫物不产于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