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任务12 阐释解释类 题型特征:此类试题一般要求对某一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人物等作出合理的解释或阐释,答案相对宽泛,一般包括阐述对象的原因(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评价),对阐释对象进行全面分析。 “全面”是解答此类试题的核心,考生一方面需要提取材料的信息,并对材料信息进行分层;另一方面需要联系所学知识,补足材料没有涉及的角度,并将所阐释的历史现象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做到一分为二地定性分析。 1 2 3 4 1.(2025广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140余万件(套),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时期到当代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变化不同方面的内容。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202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57个,充分发挥了国家文化客厅的作用。 202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一览表(部分) 展览名称 古代中国一二部分(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古代中国三四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 古代中国五六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1 2 3 4 展览名称 古代中国七八部分(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 复兴之路 中国古代钱币 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华文明”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 2 3 4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了解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窗口。 阐述:秦汉时期,统治者通过统一六国、开疆拓土,之后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实施郡县制,尊崇儒术等措施,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到明清时期,统治者通过改土归流、平定西北叛乱、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推动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献、实物史料,这些史料涵盖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各方面内容,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系统、全面地展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演进的历程,能有效提升民众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与认知。 总之,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典藏宝库,凝结着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是了解民族历史和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1 2 3 4 2.(2024临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中国近代“变局”论 最早用“变局”来描述鸦片战争后国内外形势的国人是黄钧宰。1844年秋,他在《金壶七墨》一书中写道:中国官民“初不知洋人何状,英、法国何方也。乃自中华西北环海而至东南……中外一家,亦古今之变局哉”。1848年,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指出:“南洋诸岛国苇杭闽粤……汉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此古今一大变局。”据统计,1840—1861年有关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只有22种,而阅读过这些书籍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1 2 3 4 士大夫的时代觉醒,认识到中国所处的变局,当是在1860年以后。就在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里写道:“乃自五口通商,而天下之局大变。”作为李鸿章的幕僚,他的著作对当时读书人有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用到“变局”这个词来形容当前的时代。薛福成1865年上书曾国藩,说“迄于今日,西洋诸国……并至乎中国……以英吉利、俄罗斯、佛兰西、米利坚四国为最强,于是地球几无不通之国”。认为中国的内政不修,深闭固拒,墨守旧法亦是无法应对“变局”的重要原因。随着危机不断加深,“变局”论渐成时人共识。 ———摘编自张宁等《浅论晚清士大夫的夷洋观和变 局观》、刘纯《“大变局”下中国近代文化的“觉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变局”论进行阐释。 1 2 3 4 参考答案 示例 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欧美殖民国家加速扩张,把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