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新三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历史科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他认为不同事物之间要彼此配合达到 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孟子也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 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些思( A.创新了优秀传统文化 B.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C.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D.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2.周公认为天的意志是可以从民情中反映出来的,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做到敬天, “上天”仅将统治人间的“天命”赋予有“德”之人,统治者一旦“失德”,便会失去 上天的庇佑,此时新的“有德”者就会顺势而起,取而代之。周公的这一思想() A.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强化了王权的宗教色彩 C.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升 D.具有一定民本主义色彩 3.据载,夏后氏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之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 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宣称“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 A.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B.常以神的意志为借口发动战争 C,推崇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 D.注重以礼乐征伐维持社会稳定 4.禅宗经典《六祖坛经》中提道:“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将孝道视为修 行的一部分,也提倡为父母守丧三年等。这反映出唐代佛教() A,挑战了儡家伦理道德 B.完全抛弃了清规戒律 C.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 D.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时”;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 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B.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6.丝绷之路将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汉唐时期,中国以恢宏的气度向世界 敞开胸怀,各国使节往来频繁。沿线国家通过修筑道路、设立驿站、建设贸易场馆等措 施,保障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可见,丝绸之路() A.消除了区域贸易的壁垒 B.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C.实现了商品的全球性流动 D.彰显了开放包容的理念 7.随着蒙古对中亚、西亚的征服,大批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波斯、阿拉伯人移居到中 国,他们的种族、语言、原籍不同,但入居中国后,在伊斯兰教的整合作用下,形成了回 回。他们散居各地,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习汉语,读儒书,仿汉人立姓氏字号。这可用来 说明()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蒙古西征改变了民族分布 C.蒙古人积极推动汉化改革 D.元代民族矛盾尖锐 8.清朝初期,统治者在东北地区推行招民垦荒政策,内地汉族移民的大量涌入使满族人 对农业商业的参与度逐渐提高。到乾隆时期,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一带人们的生 活由渔猎兼农牧、崇尚勇武到知农务本、向文尚仁转变。这反映出() A.内地居民主要向东北迁移 B.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发展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