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卷———2025届高考历史仿真猜题卷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京新石器时代的北阴阳营文化中,鼎、豆、罐的形制极其多样,鼎有罐形、盆形、折腹,上下部呈反、正弧线;豆有各种异型,折缘、勾缘,豆盘呈钵形、罐形等,高柄束腰形等。由此可见,器型的多样设计( ) A.表现了古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反映了玉器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C.说明了手工业已与农业产生分离 D.彰显了当地文明领先于其他地区 2.六朝名士大都善于欣赏自然,喜欢游山玩水,在自然山水中体验人生的乐趣和生命的欢欣。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顾恺之、宗炳的山水画,开辟了中国艺术史上一种前所未有的空灵意境。以上材料主要体现出六朝名士( ) A.注重礼仪的家族文化 B.心灵自由的人生写照 C.博学善政的治国思想 D.积极进取的入世之心 3.《唐律疏议》卷九《职制》载:“‘官有员数’,谓内外百司,杂任以上,在令各有员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谓格、令无员,妄相署置。注云‘谓非奏授者’,即是视六品以下及流外杂任等。所司判补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据此可知,唐朝( ) A.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 B.官僚政治有所发展 C.官员考核标准更加规范 D.法律体系的严密化 4.学者对留存于泉州的元代印度教龛状石刻的独特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图案中除主题神像外,还有丰富的装饰符号,涉及动物、植物、宗教符号、民族纹饰,这些艺术元素分别归属于印度和国内的汉、蒙古、藏族。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 ) A.外来宗教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迎合 B.印度教信仰在泉州地区影响广泛 C.传统信仰受到外来宗教严重冲击 D.航海生活的不稳定利于宗教传播 5.黄宗羲猛烈抨击清谈空疏之学风,以为宋明儒者“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世道以是潦倒泥腐”。他还积极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撰写了《授时历故》《大统历推法》《测图要义》等著作。这体现了明末清初( ) A.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 B.挽救王朝统治危机的努力 C.倡导个性解放思想的盛行 D.国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6.19世纪50年代曾国藩创建湘军,将领多属曾国藩的学生和亲戚,大多数是坚持封建义理的儒生,士兵则由营官自招,基本上是湘乡“深山寒谷贫苦之民”,每营官兵都是同县同乡,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唯曾国藩之命是从。湘军的这种组织方式( ) A.根植于浓厚宗法制度基础 B.推动了晚清军事的近代化 C.加速了清政府政权的垮台 D.影响了晚清政治权力结构 7.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值班排长陶启胜正在查哨,见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怀疑他造反,要求交出配枪,为此两人厮打起来,士兵程正瀛见状,开枪射击陶启胜。程正瀛不知道,他这一枪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真正意义上打响了亚洲民主的第一枪”。这反映了( ) A.偶然性事件决定了历史发展走向 B.辛亥革命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C.新军士兵主动精神影响历史进程 D.杰出历史人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8.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军费超过2.96亿元,以此数据作为基数100得出下表数据。下列内容与此数据变化有关的是( )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00 102.3 122.24 124.23 123.65 152.25 A.北伐战争逐渐取得胜利 B.“镶外必先安内”方针 C.民国时期经济日益萧条 D.正面战场的消耗巨大 9.下图为民盟领导人黄炎培1946—1949年剪贴的部分报纸新闻摘要。这些新闻内容反映了( ) “川沙夜半抓人壮丁逃避一空” (《文汇报》1946年11月7日) “民盟首脑张澜、黄炎培……五日上午举行会议……决定总部于即日起解散” (《大公报》1947年11月6日) “第一届国大代表廿三日开始选举副总统” (《大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