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湘机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学考)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古代文明与其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A.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古埃及-发明“0” C.古希腊-莎草纸 D.古印度-楔形文字 2.同苏美尔人的法律相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契约形式很多,内容详尽,包括租佃契约、债务、抵押、损害赔偿、借贷、合伙经营、保管、继承、雇佣等等。这() A.源于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 B.体现出罗马法体系的影响 C.加强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统治 D.说明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成熟 3.在古代印度,由种姓制度衍生出现的印度教是主要宗教;佛教也深受民众喜爱,并且影响广泛;受伊斯兰教影响而形成的锡克教在其北部地区则拥有很多信徒。这表明古代印度() A.种姓制度与佛教相互渗透 B.对伊斯兰文明影响深远 C.印度教促进了国家的形成 D.具有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4.考古人员在波斯都城苏萨发现了公元前五世纪的石柱雕刻,其中以皇家弓箭手为题材的部分雕刻中,弓箭手的服装为套头式,这是波斯的本土服装,而衣着宽松的披挂方式,则来自巴比伦和亚述。这表明当时() A.军事胜利改变了艺术创作取向 B.城市建设突出文化艺术创作 C.文明交流有利于文化艺术融合 D.经济发展重塑民族文化内核 5.波斯帝国时期,波斯国王通过书信向总督发号施令,形成了一套文书传递收发体制。呈给国王的报告通常送往都城苏萨,携带王命的信差则分别前往行省。每个行省一般都有一名王室文书,负责宜读国王诏令,而诏令权威如同国王亲临。这一体制() A.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 B.有利于封建秩序的稳定 C.加速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D.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6.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庄园经济出现 B.伊斯兰教产生 C.众多城市兴起 D.工厂制度建立 7.中古西欧有一幅“三种人”的绘画作品,画面上僧侣是祷告的人,骑士是持武器的人,农民是持农具劳作的人。绘画上的“三种人”() A.实际是三个等级的象征 B.骑士是最有实力的等级 C.农民导致自治市的形成 D.祷告的人对社会无贡献 8.公元5世纪以来,(阿拉伯)古莱氏人从游牧部落转化为专门从事经营商业的部落,他们从胡扎阿人手中夺取了麦加,其中的商人贵族操纵了麦加的管理机构“马拉”。麦加社会的贫富分化和对立日益加剧,氏族制度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壳。这说明() A.商业发展推动阿拉伯的社会变革 B.麦加地区区国际商业易迅速发展 C.南北阿拉伯人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D.各部落更大规模联合的发展趋势 9.如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大化元年(645年) 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 大化二年 (646年) 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大化五年 (649年) “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A.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 D.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 10.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印加帝国,采取建立官僚体系、迁移人口、建立殖民地和修建道路等手段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印加人因此被称为“新世界的罗马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印加帝国() A.与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相同 B.国家的管理能力较强 C.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多交流 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11.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对于玛雅文明,下列阐述合理的是() A.呈现出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的特点 B.采用20进制并知道“零”的概念 C.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以维护统治 D.发明“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 12.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